這是個喜歡強調「做自己」的年代。
「人活著,要勇於做真實的自己!」
「人活著,要勇於追求更好的自己!」
「人活著,不能忘記最初的自己!」
類似的話語,是不是很常出現在我們身邊?
這是個喜歡強調「做自己」的年代。
「人活著,要勇於做真實的自己!」
「人活著,要勇於追求更好的自己!」
「人活著,不能忘記最初的自己!」
類似的話語,是不是很常出現在我們身邊?
這是一個強調「做自己」的時代。
可是你知道這句格言,背後的邏輯有多麼狡猾、多麼無賴嗎?
最近在聽周杰倫的《告白氣球》時,腦中一直迴盪著那句「擁有你就擁有全世界」。
請問一下,當有一個人對你說「擁有你就擁有全世界」時,你會怎麼去理解這句話?
有個觀念,我很喜歡,分享給大家知道:要改變他人或自己,需要的不是鼓勵,而是「理由」。
這句話,光用看的不好理解,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像這種問題,首先,任何明眼人都知道,回答「都重要」的人最傻。
為什麼?因為這種問題要揭露和探討的,本來就是世間的「兩難」。也就是說,這個問題真正想問的是,當友情跟愛情「只能二選一」的時候,你會怎麼抉擇?你要先犧牲哪一個?
沒錯,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就是因為很難回答,這個問題才有存在和討論的意義。
你有想過嗎?人是怎麼理解一樣東西或一件事情的?面對某個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或事情,你要怎麼解釋,才能讓別人「從不知道到知道」?
關於人怎麼理解事情,我所相信的第一個大原則就是——人不可以「憑空」理解一件事情,我們只能從「已知」去理解「未知」,而不能從「未知」去理解「未知」。
我始終覺得,活在世上,做人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你越想讓大家都喜歡你,你就越是不能隨便做自己。
比如說,你和一群朋友討論要去哪裡玩,大家都想去日本,可是唯獨你想去韓國。這個時候,如果你力排眾議,堅持就是要去韓國,如果不是韓國你就不去,這種情況,應該是很典型地「做自己」了吧?可是這種行為會招人喜歡嗎?很明顯不會,朋友可能會覺得你做人不夠圓滑,不懂得尊重多數人的意見。
現實:今天,妳有兩個工作,一個是很低薪但很有興趣的工作,一個是很高薪但很沒興趣的工作。
想像:今天,妳是祝英台,妳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嫁給妳很愛但很貧窮的梁山伯,一個是嫁給妳很不愛但很有錢的馬文才。
關於「如何增加自信」,網路上有許多流傳的方法。比如說:面帶微笑、鼓勵自己、稱讚自己、抬頭挺胸、打扮自己……每次看到有人在這樣鼓吹,心裡都百感交集。百感交集的原因在於,我始終覺得很好奇,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分辨得出這些方法背後的荒謬?
先說結論:關於「如何尋找夢想」,魚群我向來就不相信所謂的「排除法」有用。
什麼叫「排除法」?用最直白的方式說,就是藉由不斷排除自己「不要什麼」,然後一項一項排除,最終找到自己「想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