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電影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設定,電影把主角萊莉腦中的各種「情緒」擬人化,它們分別是樂樂(控制萊莉「開心」的感覺)、憂憂(控制萊莉「難過」的感覺)、怒怒(控制萊莉「生氣」的感覺)、厭厭(控制萊莉「討厭」的感覺)、驚驚(控制萊莉「害怕」的感覺)。
為什麼要這樣設定呢?我想是因為我們已經意識到,做為一個每天與無數情緒共處的智慧生命,直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是無法看透情緒的全貌,或是用一個明確的標準,去解釋「情緒」這玩意究竟是從何而來。我們活了一輩子,花了無數的時間去感受萬千情緒的枯榮生滅,但卻不知道它們的源頭在哪裡,甚至更細思極恐地想:我們其實很難去判斷,究竟是我們在控制著情緒,還是情緒在控制著我們?
好,說到這裡,我們碰到了一個非常深層的核心問題——如果說,情緒本身是有意識地在控制著我們,那麼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我們能成功解釋這個問題,也就是「找到情緒控制我們的理由」,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假設「情緒本身才是主人,而我們只是任憑這些情緒操縱的傀儡」?
電影《腦筋急轉彎》裡,操縱萊莉的五種情緒角色。
*
然而,關於這個至關重要的理由,我們目前就是找不到。我們現在就是還想不出任何情緒想控制人類的原因,因此我們也同樣沒有理由去懷疑情緒就是壞人,或是對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有敵意。
那如果,這世上真有一樣東西,我們每天與它相處,也不知道它有沒有意識,就和「情緒」一樣,但是我們可以幫它找到一個理由,而且是非常合理、非常合邏輯的理由,來解釋它為什麼要控制人類呢?如果我們可以成功解釋這個問題,那我們是不是就能說「他」才是這世間的主宰,而我們人類只是容納他們存在的容器?甚至是任憑他們操縱的傀儡?
好,接下來我們要談的重點就不是「情緒」或《腦筋急轉彎》這部電影了,而是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裡,為我們假設的那個「他」,也就是「基因」。
*
如果我說,物種存在的目的和意義,就是為了「生存」與「繁衍」,你會同意這樣的假設嗎?
綜觀整個生物界,除了人類以外,我們似乎看不到任何一個物種會因為「環境對後代生存不易」而理性地選擇不交配繁殖,就算環境再惡劣,物種間也還是會盡量繁衍自己的後代,好提高自己或整個族群的生存機率,沒錯吧?那麼,當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物種存在與競爭的終極意義,就是為了繁殖與延續生命,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誰是受益者?
沒錯,就是「基因」!而且這裡指的基因可不只是「人類的基因」而已,還有存在於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生命的基因。螞蟻的基因、獅虎的基因、蟑螂的基因、貓狗的基因……隱藏在數千萬物種身體裡的數以兆計的基因,才是生命在不斷繁殖下的最大受益者!
所以,我們可以很合理且大膽地去懷疑一件事,這些隱藏在所有物種身上的最渺小的「基因」,是不是也和《腦筋急轉彎》裡的情緒角色一樣,其實是有意識地在控制著他們各自的「萊莉」?也就是說,螞蟻其實是被螞蟻的基因所控制著,貓狗也是被貓狗的基因所控制,而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當我們看到某個異性會有「心動」的感覺,會不會也不是我們自己在感覺,而是體內的基因「要我們」這樣感覺?
*
關於「基因有沒有意識」,我們並不知道,在科學上也無法證實或證偽。然而,基因是物種在不斷繁衍下的最大受益者,這點卻無庸置疑;而各個物種會拼命繁殖,以確保基因的存在與延續,這點也無庸置疑;再者,物種在進行性行為時,會有一種神祕的、容易上癮的、卻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奇妙感」(我想我已經形容地夠委婉了),這點也無庸置疑。
而這一切,從某種角度來看,都是為了服務基因,幫助基因延續下去。沒錯,人有一天會死,動物有一天會死,生命有一天會凋零,但基因卻不會,他們會透過我們這些不斷服務他們的「容器」,永永遠遠活下去。
當然,這一切都是陰謀論下的猜想,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基因有意識」,但即便是這樣,如果我們擁有的間接證據越夠多且夠合理,也足夠證明這樣的假設有存在的可能性了。畢竟一個好的陰謀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無法被輕易證偽。也就是說,在百分之百確定「基因沒有意識」之前,這種假設是永遠有存在的可能性的。
*
而《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就像在剖析電影《腦筋急轉彎》裡的那些情緒角色,只是作者道金斯把樂樂、憂憂、怒怒、厭厭、驚驚這些「情緒」全部換成了「基因」,並用更科學的角度去解釋「基因為什麼要操縱我們」,這種假設是非常大膽且具有顛覆性的,雖然道金斯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基因有意識,只能用「動機」去解釋他們為什麼要控制生命,但是要提出這種非主流的想法,一來需要非常細膩的推論過程,二來也需要足夠大量的間接證據,因此,書中用了許多達爾文的演化論觀點來解釋物種與基因的演變與消長,即便到最後還是無法成功論證基因意識的存在(其實也不可能真的論證成功),但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是能學到很多關於演化論的科學知識,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內容相當飽滿,也非常具有閱讀價值的好書,強力推薦大家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