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家哈夫納在《解讀希特勒》這本書中,有一個真知灼見:他認為希特勒這個人,比海珊更「高明」。
*海珊是前伊拉克總統,也是一位獨裁者,曾發動殺害140人的杜賈爾村滅村行動、實行殺死至少50萬庫德族人的種族滅絕計畫「安法爾行動」,曾入侵鄰國科威特、殘酷鎮壓伊拉克南部什葉派的穆斯林起義,逃亡半年後被美軍擄獲,經伊拉克軍事法庭審判後,於2006年被處以絞刑。
為什麼哈夫納說希特勒比海珊更高明?因為他竟然「自殺」了。
下文引用自哈夫納《解讀希特勒》。
七十年前,當他的末日來臨的時候,希特勒選擇的不是東躲西藏與屈辱投降,而是在帝國首都柏林就地自殺。他不僅逃脫了人世正義的懲罰,而且拯救了自己身後的「光輝形象」。他留給後世的不是一個蓬頭垢面、可憐巴巴的「髒老頭」樣,而是一個「完美無損」的人世邪惡的經典象徵。在歷史現實中,希特勒被征服了,但他那邪惡的思想與精神卻像幽靈一樣,在人類的歷史記憶中任意翱翔。
要征服希特勒的幽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他雖然被打敗了、消滅了,但他畢竟曾經節節勝利、所向披靡,這使得他的失敗與消失顯得有點「偶然」,有點令人難以置信。後人看到他的最後鏡頭是在1945年4月20日,即在他五十六歲生日那天接見為他賣命的德國孩子的場景,雖然已經灰頭土臉,但仍然令人毛骨悚然。而他十天後在柏林帝國總理府十米深的地下室自殺,沒有被鏡頭記錄下來並公之於眾。人們在相關歷史紀錄片中看到的,幾乎都是一個如日中天的希特勒。在那裡,他仍然在咆哮著、得意著、凱旋著;德國人仍然在為他歡呼著、戰鬥著。希特勒似乎還「活著」。與此相比,他最終的失敗與自殺的事實只是一條抽象的,似乎可以被忽略的訊息。
希特勒。
*
希特勒的極端主義思想是如何像幽靈一樣寄宿在後人的心中?在《美國X檔案》這部電影裡,為我們做了全面的演繹。
首先,談到希特勒,你會想到什麼?發動二戰的罪魁禍首?實施種族屠殺的殺人魔?還是……拯救德意志民族的偉大英雄?坦白說,完全看你站在什麼角度去解讀。畢竟當我們深入歷史,其實不難發現,要如何去評價希特勒這個人,本身就有非常大的爭議。
從猶太人或是非德國人的角度來看,希特勒無疑是個雙手沾滿鮮血的惡魔,他結合了全德國上下所有的資源,對外發動侵略戰爭,讓整個世界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造成數千萬軍民的傷亡,甚至進行了駭人聽聞的種族大屠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他是個單純以殺人為樂的瘋子嗎?不,他有他認為的偉大且神聖的「正當理由」——他熱愛他的民族與國家。
可是,就因為愛民族、愛國家,行為就可以無限上綱、沒有底線,甚至不惜傷害其他民族與國家嗎?
希特勒。
*
從當時德國人的處境來看,為什麼希特勒的聲望會這麼高?是因為〈凡爾賽條約〉的存在。因為〈凡爾賽條約〉的屈辱條款,讓德國人徹底丟失自己的顏面,也點燃了他們對整個世界的仇恨。而當時希特勒對〈凡爾賽條約〉進行了強烈批判,希特勒用他的個人魅力、演說才能及政治宣傳,成功獲得德國民眾的廣泛支持。而希特勒上台以後,也確實讓德國在短短數年內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超級強權,甚至可以用一國之力橫掃整個歐洲大陸,站在當時德國人的立場來想,希特勒確實透過了戰爭,讓全世界深深相信德意志民族並不是好欺負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希特勒確實是民族英雄,起碼是「那個時代下」的民族英雄。因為對於那個時代的德國人來說,希特勒真的幫他們找回了尊嚴和自信,對整個德意志民族來說,這確實是個無比偉大的成就。
可是,還是回到同樣的問題:就因為愛民族、愛國家,所以行為就可以無限上綱、沒有底線,甚至不惜傷害其他民族與國家嗎?
當然不行!這完全是兩回事!愛民族、愛國家,這當然完全沒問題,可是當傷害到別人的時候,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團體之間有衝突、民族之間有衝突、國家之間有衝突,那應該要盡可能透過理性談判或溝通協商解決問題,可是作為納粹德國的最高領導人,希特勒卻直接對外發動戰爭,並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當作「正當理由」來合理化侵略行徑與種族清洗,這種想要以武裝暴力解決所有問題的野蠻行徑,已經很明顯是在「反文明」了。而反文明的代價是什麼?就是引發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賠上了超過五千萬條人命!
二戰期間,德軍占領波蘭首都華沙。(1939.09.01)
*
可是呢,希特勒卻在戰敗投降前一刻自殺了,他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這也引發了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他完美地示範一個人是如何利用人性中最原始、最野蠻、最暴烈、最黑暗的部分(如侵略、屠殺、戰爭、迫害),去追求心中「認定正確」的正義。最可怕的一點是,他從來就不覺得自己「有可能是錯的」。
於是,他為所有像他一樣極端的人樹立了「極端的典範」,他的自殺,也讓世間再也無法透過任何形式去制裁他,最麻煩的問題是,盟軍無法透過審判希特勒來告訴整個世界「愛民族可以、愛國家可以,但必須要有底線,不可以隨便傷害他人」。可是希特勒的自殺,卻為他的形象留下了模糊的解釋空間,他透過躲避審判與懲罰,讓其他同樣被仇恨蒙蔽雙眼的人,繼續信仰他精神上的存在,並崇拜他的思想與行為,像是「我可以向希特勒看齊,為了心中認定正確的事情,我可以不惜用極端的方式去傷害他人」。
*
而《美國X檔案》這部電影,就是在敘述一位白人青年Derek,在目睹他的父親被黑人毒販殺害後,如何變成一個崇拜希特勒的新納粹主義者、如何變成一個極端得種族主義信仰者。我非常喜歡電影的最後,引用林肯第一次總統就職演說的結尾:「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儘管會有一時衝動,但是切勿傷害我們的友愛。再相逢時,美好回憶會再度浮現,讓我們以更好的角度,看待人類的本質。」
我非常喜歡這句話,當面對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情,我們到底該怎麼選擇?是要放下仇恨?還是升高仇恨?希特勒與林肯就像站在天平的兩端,反映著人類兩種截然不同的本質,希特勒教人怎麼恨,林肯教人怎麼愛,你願意相信誰的話?站在天平的哪一端?
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引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最好的歷史教訓,當仇恨燃到極端,其實根本平息不了任何憤怒,只是掀起另一波極端的對抗,最終導致兩敗俱傷而已,不會有任何一方是贏家。五千八百萬條人命的教訓,不是什麼「珍惜和平」之類的正能量,而是要我們警惕——永遠不要小看仇恨的力量、不要小看冥頑不靈的極端主義思想,因為這種由仇恨引發的極端火苗,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它永遠不會熄滅,只是還在等待下一場不經意的點燃。稍有不慎,世界又將陷入萬丈深淵。
就像希特勒點燃二戰那樣、就像《美國X檔案》裡的結局這樣。
《美國X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