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暴》:黑色幽默的研究

全文無雷。

《冰血暴》是一部黑色幽默犯罪劇集。所謂的黑色幽默,用最白話的方式說,就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喜劇它是一種美學形式,本質依舊是喜劇,而不是悲劇,因此,一種經典的黑色幽默,必須可以使人笑得出來,如果它只能讓人感受到荒謬,卻無法使人笑,那就不是黑色幽默

但是,笑與不笑,是一種主觀感受,而不是客觀事實,所以,在「黑色幽默」與「單純荒謬」之間,始終有個判斷的灰色地帶。我舉個例子:假設你現在正在看一個搞笑節目,而節目中有個演員扮成小丑,突然踩到香蕉皮滑倒了,然後馬上進入廣告。看到這裡,你會有什麼反應?

Continue Reading

《21世紀的21堂課》&《王牌大律師》:正義,到底在哪裡?

想要追求正義,除了要有一套抽象的價值觀,還必須能夠明確掌握因果關係。如果你去採蘑菇,要餵養小孩,我卻用暴力把整籃蘑菇搶走,這意味你的一切辛勞將付諸流水,你的孩子必得挨餓入睡,而這當然是不公平的。這件事的因果關係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

但不幸的是,現代全球化世界天生就有一個特點:因果關係高度分化且複雜。例如,我可能就是靜靜待在家裡,從來沒傷害過任何人,但對左翼運動人士來說,我完全就是以色列軍隊及西岸屯墾區殖民者的共謀。在社會主義者眼裡,我過著舒適的生活,是因為我也共同奴役了第三世界血汗工廠裡的童工。動物福利提倡者告訴我,我的生活交織著史上最醜惡的犯罪事件:綁架了幾十億隻家禽家畜,進行大規模的屠殺剝削!

Continue Reading

《疑犯追蹤》&《超人》:撒瑪利亞執行人的掙扎

承上篇《疑犯追蹤》&《蝙蝠俠》:人工超級智慧的第一堂課,我們知道芬奇創造出來的機器,始終堅守著芬奇希望它遵守的底線,也就是只救人,不殺人。在將近4500分鐘的故事裡,自始至終,機器都沒有「直接傷害」過任何一個人。只是,這樣做真的好嗎?如果你開始「明確地知道」此時如果不殺一人,將來必死千人的時候,忽視這樣的間接傷害,難道就是對的嗎?

這篇文章,我們要站在和前一篇完全不同的立場,來看看與芬奇對立的另一個世界。

Continue Reading

《疑犯追蹤》&《蝙蝠俠》:人工超級智慧的第一堂課

在《疑犯追蹤》這部影集中,芬奇發明了一台可以預測犯罪的人工超級智慧(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Machine(以下簡稱「機器」)。他讓機器從事監控,並透過它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大量數據,在恐怖攻擊真正發生以前,幫助政府率先找出罪犯,這台機器的出售價格是一塊美金。

芬奇最初創造機器的動機,確實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人類也是受益的一方。只是進一步想,我們真的會願意把所有資訊和隱私,全都交付給一個人工超級智慧去解讀嗎?我們要如何確保這些資訊的安全?要如何讓資訊不遭到有心人士的濫用?要如何保證機器永遠不會失控?要如何確定它有沒有自由意志?甚至,會不會視人類為敵?

Continue Reading

《鬥陣俱樂部》:消費主義的巨大荒謬

《全文無雷》

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完早餐,出門上班,中午休息,下班回家,上床睡覺。這是現代人一天的生活。

第二天早上再起床,再吃早餐,再出門上班,中午再休息,下班再回家,然後再上床睡覺……

第三天早上又起床,又吃早餐,又出門上班,中午又休息,下班又回家,最後又上床睡覺……

如此制式、如此平凡、如此單調,仔細想來,生活本身還挺悶的對吧?沒關係,電影的主角也是這麼想的。你問電影的主角是誰?不知道,主角連名字都沒有,所以可能叫我,可能叫他,也可能叫你。就像這篇文章出現的所有「你」「我」「他」一樣,指的對象全都是同一種人。

Continue Reading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生命盡頭的慰藉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這部電影,描述的是一位十六歲的罹癌少女Hazel,在癌友互助協會裡認識了另一位癌症患者Augustus,並與之相戀直至生命盡頭的故事。像這類將情感包覆在一個極有限的時間裡的題材並不算少見,論抗癌的描寫深度或揪心程度,我其實更喜歡《姊姊的守護者》,或許是《姊姊的守護者》這部電影我實在看過太多次、也哭過太多次了,因為知道劇情大致會如何發展,也知道自己會有什麼反應,所以再看到類似的故事設定,反而會有一種很抽離的感覺,不太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故事與角色裡……

Continue Reading

《金剛》:所謂的美

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電影《金剛》?我以前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劇情的設定是巨猿闖入紐約?後來看到一種解讀,覺得非常有意思:有人說那隻金剛,是挾帶著人類遠古基因中,那個粗糙、狂野、暴烈的本性,而高樓聳立的紐約,則是象徵人類歷經千萬年來,不斷想像、規範、構築的文明。那麼,當一隻挾帶人類最原始本性的金剛,闖入了某個最精緻細化的世界,是不是終究被迫要隱蔽起內心最深處的自己?

Continue Reading

《當幸福來敲門》:所謂的夢想與幸福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這部電影,我看過至少三次,每次都很猶豫是否要記錄觀影後的感受,但這次,終於還是忍不住寫出來了。

因為片名的關係,很多人喜歡分析這部電影裡幸福的意義,各種說法都有。而其中,最讓我感到奇特的,是有人說這是一部鼓勵人追尋夢想的電影。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