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生命盡頭的慰藉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這部電影,描述的是一位十六歲的罹癌少女Hazel,在癌友互助協會裡認識了另一位癌症患者Augustus,並與之相戀直至生命盡頭的故事。像這類將情感包覆在一個極有限的時間裡的題材並不算少見,論抗癌的描寫深度或揪心程度,我其實更喜歡《姊姊的守護者》,或許是《姊姊的守護者》這部電影我實在看過太多次、也哭過太多次了,因為知道劇情大致會如何發展,也知道自己會有什麼反應,所以再看到類似的故事設定,反而會有一種很抽離的感覺,不太容易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故事與角色裡……

像《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或《姊姊的守護者》這類電影,總會圍繞著一個關於生死的核心問題旋轉:

在面對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刻,什麼東西才是我們真正的慰藉?

這兩部電影都給出了答案,然而並不難猜,《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給出的是愛情,《姊姊的守護者》給出的是親情。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The Fault in Our Stars)

*

下文無雷。翻寫自《生命中的美好缺陷》部分片段。

I’m in love with you, and I know that love is just a shout into the void, and that oblivion is inevitable, and that we’re all doomed and that 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all our labor has been returned to dust, and I know the sun will swallow the only earth we’ll ever have, and I am in love with you.

我愛上你了。我知道愛是一種虛幻的東西,遺忘是無可避免的,我們都難逃命運的劫難,總有一天,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將化為虛無,我也知道太陽有一天會吞噬我們唯一的地球,但我還是愛上你了。

There are infinite numbers between 0 and 1. Some infinities are bigger than other infinities. I cannot tell you how grateful I am for our little infinity. You gave me forever within the numbered days, and I’m grateful.

在0與1之間有無限多個數字,這些「無限」會大過其他的「無限」。我對我們之間這樣小小的無限十分感激,謝謝你在我有限的日子裡給予我永恆。

*

劇透提醒!下文翻寫自《姊姊的守護者》最後片段。

Life is different now. A lot has chang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Mom went back to work rebuilt her practice and is now making a very nice living. Dad took an early pension and now spends time counseling troubled inner-city youths. And Jesse’s doing best of all. After Kate died, he turned his life around. He went back to school and got himself a scholarship to a fancy art academy in New York. And even though we’ve grown up and moved away, every year, on Kate’s birthday, we all take a vacation together and it’s always to the same place. I’ll never understand why Kate had to die and we all got to live. There’s no reason for it. I guess. Death’s just death. Nobody understands it. Once upon a time, I thought I was put on Earth to save my sister. And in the end. I couldn’t do it. I realize now that wasn’t the point. The point was, I had a sister. She was fantastic. One day,I’m sure I’ll see her again. But until then our relationship continues.

現在我們的生活都不一樣了,這些年發生了很多變化,媽媽回去工作了,有了很好的收入,爸爸提前領了退休金,把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貧困青年,傑西是我們當中發展最好的,凱特(女主角)因病過世以後,他回到了學校,還拿了獎學金去紐約一家很棒的藝術學院進修,即使我們現在都在成長,都漸漸遠離原來的生活,但每年凱特生日那天,我們都會一起旅行,而且每年都是同一個目的地。我永遠不會明白為什麼凱特必須死去,而我們卻都活著,我想這也許是沒有理由的吧。死了就是死了,沒有人能夠參透其中奧秘。很久很久以前,我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要救我的姐姐,最終我也沒能做到。但我現在知道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經有個姐姐,她超讚的。我相信總有一天我要與她再次相見,在我們重逢之前,我們的姊妹情依舊延續。

 姊姊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

愛情與親情,確實可以是生命盡頭的慰藉,我也相信這世上會如此歌頌這兩種情感,一定有其不可取代的意義與道理。然而,或許是看過不少類似劇情的電影,發現這種設定實在太好預測了,就像在《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最一開始的時候,當罹癌少女Hazel被父母強迫去參加癌友互助協會時,我當時一個念頭頓時閃過:「嗯,拜託別告訴我,她會在互助會認識一個男孩,然後和他相戀,去做一堆瘋狂事,最後和情人家人一起旅行,然後在夕陽下相擁流淚……」而果然,劇情真的按照這樣的設定發展下去。

當時心裡有點失落,因為已經猜到劇情會怎麼變化,什麼時間點該哭、什麼時間點該笑,我心裡大都有底了,於是在看的時候,反而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不過我知道這不是電影本身的問題,因為如果不這樣設定,就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尋找「在面對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刻,什麼東西才是我們真正的慰藉?」這個問題的答案,然而我知道,這真的很難,尤其是要滿足觀眾心中的普遍認可。比如說宗教好了,說什麼都會冒犯另外幾個更大的群體,而電影又是大眾市場(總不可能只在大愛電視台播放),不可能每個觀眾都認可某一宗教對生命的詮釋與救贖……於是我又認真想了兩個小時,但除了親情與愛情,實在也想不出其他更能讓觀眾滿意的答案了。

而隨著電影的發展,我始終好奇著一個問題:如果Hazel在癌友互助協會沒有認識Augustus,也就是沒有遇到她那被導演安排好的愛情,是不是她的慰藉就會轉到親情身上,就像《姐姐的守護者》的女主角凱特那樣?又如果這兩部電影的女主角從小都沒有父母親的陪伴,彼此又都不幸罹癌且在癌友互助協會上認識,那是不是她們兩人的慰藉就會跑到友情身上,如電影《一路玩到掛》中,兩位癌症末期的病友決定攜手實現生命中未完成的夢想清單,並用瘋狂和歡樂度過餘下的歲月那樣?

 一路玩到掛 (The Bucket List)

*

最後,如果我們再把一切想的到的慰藉全部排除,把故事的劇情變成:這兩部電影的女主角從小父母都不在身邊,沒有像《姊姊的守護者》的女主角凱特一樣有親情可以當成生命最後的慰藉;也沒有像《生命中的美好缺憾》的Hazel一樣遇到Augustus這樣一位莫名其妙愛上自己的戀人;更沒有像《一路玩到掛》的Carter一樣,遇到一個既瘋狂又超級富有的病友Edward帶自己完成人生的夢想……當我們抽離了親情的羈絆、抽離了愛情的羈絆、抽離了友情的羈絆,或者說,當這些羈絆都已經消失或淡化之時,那我想認真問:這兩位女主角在他們那即將消逝的生命裡,除了部分還記得的回憶,又還有些什麼東西,可以當成自己心頭最後的慰藉呢?而這樣的設定,若真的存在於現實世界裡,我們又該如何寫下去,才能在最後一秒安心闔上眼睛?

你可能也喜歡

1 則留言

  1. 如果說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們還得找得到慰藉,坦白說我不知道,我也不確定,理智一直告訴我這很可能一切都只是狗屁,畢竟我們僅止於回憶,我們本來就已抽離了各式羈絆,可以說是毫無瓜葛,對!理智一直告訴我,我一定會失敗,因為我從未了解過他,倘若是生命的最後一刻,這樣的設定真的很傻,感覺也跟慰藉扯不上邊,因為不可靠,真的不可靠,所以我很誠實的說,我不知道。
    但如果你問我什麼樣的回答可以讓我在這最後一秒安心闔上眼睛,我想我只能選擇相信,我相信相信,我相信相信相信,對這很次等,沒有價值的盲信,其實當我發現這個網誌時我真的很開心。當我看著看著,看到“有些人不值得”我確實很難過,理智一直告訴我該死心了,但我仍相信你始終如一,就像我現在能夢到你愛我就像我愛你夢到我愛你一樣,我相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