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你有沒有看過電影《金剛》?我以前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劇情的設定是巨猿闖入紐約?後來看到一種解讀,覺得非常有意思:有人說那隻金剛,是挾帶著人類遠古基因中,那個粗糙、狂野、暴烈的本性,而高樓聳立的紐約,則是象徵人類歷經千萬年來,不斷想像、規範、構築的文明。那麼,當一隻挾帶人類最原始本性的金剛,闖入了某個最精緻細化的世界,是不是終究被迫要隱蔽起內心最深處的自己?
人,曾經是獸,既是獸,就脫離不了獸性。而什麼是獸性?是在人類心底最深處,那最幽暗而深邃的慾念與妄想,就如同那隻巨猿一樣,它一開始想用最粗糙、最狂野、最暴烈的本性,去和這個堅不可摧的文明世界抗爭,可惜的是,即使它的力量再巨大,到頭來還是只能深切地意識到,以一人之力,終究無法以任何方式撼動這座固若金湯的壁壘,而最後,也只能倚靠著那悍野的本能,掙脫鎖鏈的禁錮,與女主角安一起爬上帝國大廈,然後掙扎、喘息,最終迎向死亡……
那麼,是誰殺死了巨猿?在圍觀的人群中,傑克布萊克給出了一種答案:
It was the beauty killed the beast. 是美麗殺死了野獸。
*
所以,美是什麼?
第一個爭議,有人說這裡的beauty應該翻譯成美女,確實沒錯,這是一種解讀,因為從劇情上來說,確實是女主角安把金剛帶進紐約的,而且金剛在墜落帝國大廈前,內心確實還牽掛著安,換言之,是安在金剛的世界裡出現,導致了後續一連串事件的發生,進而造就金剛的死亡。
但換個角度想,與其說是美女——這個具體的人,造就了金剛肉體上的死亡,還有另一種更深層的解讀:是美女的特質——美麗,這件抽象的事,造就了金剛精神上的死亡。
沒錯,這裡的死亡,並不是單純指肉體上的死亡,而是金剛心中那頭野獸的死亡。
電影最後,金剛在死前,在帝國大廈頂端,將安緩緩放下,靜靜地盯著她看,沒有說話。當安向它伸出手時,金剛緩緩將臉貼近,他們相互對看許久,金剛試圖用手撫摸她,那動作異常溫柔,甚至在墜落大廈前,它的眼睛都沒有離開過安,只是不斷地看著她,直至墜落。
在那一刻,其實金剛心頭的野獸就已經死了,它那恣意、單純、嗜血、想要抵抗文明的本性,已經隨著眼前的美逐漸殞落。對金剛來說,美是觸動,也是掙脫,它使金剛停止了咆哮,產生一種更深邃、更具穿透力的靜默,在看似靜止的須臾間,如魂脫於體外,那一刻,金剛正與心中那頭粗糙而原始的獸逐漸分離。
*
這種短暫的脫離感 ,我在《那些旅行教我的事》中有做過簡單的描寫。
下文節錄自《那些旅行教我的事》P113:欣賞與脫離
欣賞是什麼?對我來說,欣賞,是一種「脫離」。我相信人唯有先懂得欣賞,用雙眼過濾,用心思考品評,才能逐步展開內心那個未知而纖細的自我,而所謂的攝影訣竅,皆是為了打開「欣賞」之門的鑰匙。就像看一幅畫,你仔細探究其背後的奧秘,沉浸於畫面的那幾秒鐘,你的眼神正在欣賞,心神也正在「脫離」,於是你的一切思考與想像、琢磨與幻想,會隨著畫面逐漸展開,那片刻間的脫離極其珍貴,因為在那一刻,你正在拋開現實、理性,甚至本能對你的束縛,純粹用自已的感官,在眼前的影像裡切開一條縫隙,而縫隙的背後,等待你挖掘的,是那未知、複雜、神秘且永遠無法說清的心靈傳承。
所謂的心靈傳承,就是一種對「美」的品評。這樣的品評,使人得以在眼前的景象中,重新開啟理解與感悟的能力,在已知的性格中,放下粗糙,拿起細膩;放下暴烈,拿起優雅;放下狂野;拿起溫柔。這一切,都使人漸漸脫離於基因深處中,那個最原始的「獸」的掌控。
你說,這樣好嗎?抹滅掉人身為獸的本性,進而鎖入文明。這是一種解放?還是一種禁錮?是一種拯救?還是一種扭曲?坦白說,我不知道。對於人類來說,這樣的矛盾應該也是一道無解的難題,或許我們只能像傑克布萊克那樣感嘆一句「是美麗殺死了野獸」,然後繼續綁上鞋帶、綁上腰帶、綁上領帶,綁上那些象徵文明的鎖鏈,在高樓聳立的龐大文明前,繼續匍匐前進吧。
2 則留言
你的新書什麼時候出啊😂
哈哈,沒有這麼快啦,如果有進一步消息會再發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