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命運》:人文主義革命

在看完《人類大歷史》(哈拉瑞的第一本著作)之後,一直想把手邊的《人類大命運》(哈拉瑞的第二本著作)一起看完,但發現要一口氣讀完實在太累了,畢竟作者想談的東西很廣,書裡的知識密度又很高,如果不一點一滴消化,弄清楚前因後果,很容易不知道作者在講什麼東西。於是上個月看了幾天,心生厭倦,就把書丟在書房角落蒙塵。

數天前,連續看了《熔爐》與《神秘河流》這兩部悲劇電影,心情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故決定潛心讀書,把《人類大命運》認真拿出來看,想不到越看越上癮,越看越喜歡,到了今天,總算看超過一半。

我尤其喜歡第七章在探討的人文主義革命。老實說,《那些旅行教我的事》這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所以出發吧!去做你真心喜歡的事情,即使失敗了,也會置身於美麗的繁星之中。以及最後引用Les Brown的經典名句「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ll land among the stars.都是在經過人文主義革命之後,非常時代正確的話。我當時在寫這兩句話的時候,心裡確實有思考過所謂的時代精神

如果魚群我今天是活在中世紀的歐洲,也就是那個大家普遍信仰上帝的時代,那麼這本書的結尾如果要符合時代正確,我應該會改寫成:所以出發吧!去做上帝希望你做的事情,即使失敗了,也會置身於美麗的繁星之中。為什麼要這樣寫?因為在那個時代,上帝才是一切意義的源頭,是上帝賦予了宇宙意義、是上帝賦予了地球意義、是上帝賦予了社會意義、是上帝賦予了人類意義、是上帝賦予了你我存在的意義……而如果某天,有一個叫魚群的瘋子旅行作家跑來跟你說:「Be yourself!(做你自己!)」、「Follow your heart!(聽從你內心的感覺與聲音!)」,這可是會被教廷抓起來控罪的!因為這種說法的內在邏輯,是在顛覆上帝存在這個維護社會穩定的時代信念,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現代社會,因為人文主義革的出現,已經漸漸推翻了過往不可質疑的上帝之力。

*

那麼,人文主義革命為什麼會出現?這其實和人類取得某些重要的科學力量有很大的關係。在歷經科學革命之後,人類開始變得越來越相信科技帶給我們的力量,更大膽地說,現代人早已普遍相信科學更勝於上帝。

以前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要生病,通常會找當地最厲害的牧師、長老或巫師,並做某種禱告或儀式,希望附身在病人身上的邪靈趕快退去。現在科技發達了,人們要是生病,有誰會先去找牧師或高僧?當然不會!他們又不會治病!我們通常就到附近診所掛個號,借助科學的神力,想好快一點看西醫,想不傷身體看中醫,沒意外的話七天之內天下太平。至於禱告祈求邪靈退去?嘖,那是電影才會出現的情節!

以前,當科技(醫學)不進步的時候,生病的人會說「上帝救救我」,現在科技(醫學)進步了,生病的人會改說「醫生救救我」;以前求的是神,今天求的是人;以前的上帝存在於牧師的禱告裡,今天的上帝就在第一手術室!這就是人文主義的核心——我們開始信人,而不是信神;我們信人類的思考,而不是上帝的誡命;在這個時代裡,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感覺,更甚於某種既定的宗教桎梏。

*

比如說同性戀議題,如果兩個成年男性相互喜愛,而這過程中沒有傷害到任何人,我們可以評價這個行為「有錯」嗎?是否又該用法律禁止這種行為?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會認定這是他男倆的私事,與我們無關,他們如果彼此喜歡,我們尊重他們的內心感受。但是如果在中世紀歐洲,兩個男性向神父告解他們相愛,而且在交往的過程中相互感到快樂,神父是不會因為「他們內心覺得快樂」而判斷這個行為是對的,反而會根據某些經典或教義,痛斥他們兩人居然都不會感到羞愧,這可是罪加一等!

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圖靈,在大西洋戰役中,幫助盟軍攔截和破譯德國納粹的軍事信息,戰功顯赫,但即使如此,他卻還是因為是同性戀而遭到英國政府的迫害,導致他最後選擇自殺。在今天,若是兩個男性相愛,至少身邊會有人這樣跟你說:「按照你的感覺走就對了,如果喜歡就愛下去,不要讓其他人影響你,知道自己是誰最重要。」這就是時代信念的差異,兩者沒有誰對誰錯,單純就看人類如何選擇,只是以前的人選擇尊重上帝的意志,現代的人選擇尊重個體的意志而已。

所以,正因為發現了這個轉變,德國哲學家尼采(Nietzsche)才說過那句震碎所有宗教人士鼻樑的話:Gott ist tot!(中譯:上帝已死。)

*

最後,請容我分享一段《人類大命運》裡的文字,我覺得這段話寫得非常棒。

至少在西方,上帝已經成了一種抽象概念,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但幾乎不會造成任何差別。在中世紀,如果沒有上帝,我就沒有了政治、道德和美學的權威來源,無法判斷正誤、好壞、美醜。這還得了?相較之下,今天要說自己不信上帝,卻是再容易不過,因為這並不會讓我付出任何代價。就算我完全是個無神論者,仍然能夠從內在的經驗得到非常豐富的政治、道德和美學價值觀。

只不過,隨著時代演進,人文主義最終還是分裂了,甚至裂解成三種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對立)的聲音——自由主義社會人文主義以及進化社會主義。這些主義是解釋現代社會的三種大模型,都是很有趣、也很值得研究的概念,但為了避免本篇文章過長,有機會再來談,畢竟要把這些概念要吃透並不容易……

只是累歸累,抱怨歸抱怨,每當自己又從中懂了些什麼,那種自知又有一點長進的感覺,成就感卻也一時無雙!

你可能也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