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它的結論是這樣的一一
我們人啊,其實只能感受到負面的情緒。
為什麼呢?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只有一種狀態,叫做「匱乏」。
人活著,說白了跟其他動物一樣,就是「吃喝拉撒睡」。我們身體的五感,通通都是由此展開。
先從「吃喝」說起吧。
不吃不喝,就會肚子餓,就會感到匱乏。
此時的感受,是負面的。
吃飽喝足,肚子不餓了,不感到匱乏了。
此時的感受,就不是負面的。
從「吃喝」的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要吃要喝,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消除名為「飢餓」所衍伸出的負面感受。
因為我們的器官(這裡指的是肚子),只能感受到「匱乏」這一種感覺(在這裡指的是飢餓),其他什麼都感受不到。
感到飢餓時,負面感受產生。
感到不飢餓,負面感受消散。
由此可以推斷,人的腦子,或許跟肚子一樣,也只認得「匱乏」所衍伸出的負面感受,除此之外什麼都察覺不到。
而正面的感受,都只是「負面感受被減輕」時的狀態而已。
*
再說「拉撒」吧。
想拉的時候不能拉、想撒的時候不能撒,就會感到痛苦。
此時的感受,是負面的。
想拉的時候可以拉,想撒的時候可以撒,就會感到不痛苦。
此時的感受,就不是負面的。
所以,從「拉撒」的角度來看,究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消除名為「維持腸道和膀胱運作」所衍伸出的負面感受。
因為我們的器官(這裡指的是腸道和膀胱),只能感受到「匱乏」這一種感覺(有沒有正常運作),其他什麼都感受不到。
腸道膀胱運作不正常,負面感受產生。
腸道膀胱運作正常,負面感受消散。
由此可以推斷,人的腦子,或許也跟腸道和膀胱一樣,也只認得「匱乏」所衍伸出的負面感受,除此之外什麼都察覺不到。
而正面的感受,也只是「負面感受被減輕」時的狀態而已。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平常沒拉沒撒,我們也不會主動感受到愉悅或快樂。
*
最後,來說一說「睡」。
想睡的時候睡得著,要起的時候有睡飽,就不會感到痛苦。
反之,想睡的時候睡不著,要起的時候沒睡飽,就會感到痛苦。
所以,從「睡」的角度來看,究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消除名為「累積的疲勞」所衍伸出的負面感受。
因為我們的器官(這裡指的是全身心),只能感受到「匱乏」這一種感覺(在這裡指的是累積的疲勞感),其他什麼都感受不到。
沒睡好,累積的疲勞感沒消除,負面感受產生。
有睡好,累積的疲勞感有消除,負面感受消散。
由此可以推斷,人的腦子,或許也跟全身心一樣,也只認得「匱乏」所衍伸出的負面感受,除此之外什麼都察覺不到。
而正面的感受,也只是「負面感受被減輕」時的狀態而已。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發明了「睏」這個字來表達「想睡覺」這個負面的感受,但卻找不到任何一個詞,來表達「不想睡覺」這個「不是負面的感受」。
我唯一能想到的詞是「清醒」。但是「我不想睡覺」跟「我很清醒」,你仔細感受就會知道,這兩種狀態是不一樣的。
而且「睏」是一種負面感受,但「清醒」是一種正面感受嗎?顯然不是,因為清醒就是指醒著的狀態,沒有人是光醒著就會感到愉悅或快樂的。
*
所以,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從「吃喝拉撒睡」五個面向出發,都只會得出一個結論,叫做一一
動物只有一種負面感受,叫做「匱乏」。而我們全身上下的器官,也只能認得兩種狀態,一種叫做「匱乏有被滿足的狀態」,另一種叫做「匱乏沒被滿足的狀態」,除此之外,其他什麼都感覺不到。
也就是說,「匱乏」才是生物一切主觀感受的起源。
那麼,既然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只能證明動物有負面的感受,找不到任何正面感受的證據,那我們就有相當的理由去懷疑一一
會不會其實我們人,也只能感受到負面的情緒?
只是我們太聰明,聰明到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把「負面情緒的減輕」巧妙地命名為「正面情緒」,並世世代代活在這樣的自我欺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