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2》:所有的愛與恨,都需要被理解,也終究可以被理解

《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大概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看的台劇了,不管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都讓人一看就完全停不下來,很想知道後面的劇情會怎麼發展,誠心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

看完之後,內心有很多感觸,想跟大家分享。

*劇透提醒!以下內容會講到劇情,請斟酌觀賞!

*劇透提醒!以下內容會講到劇情,請斟酌觀賞!

*劇透提醒!以下內容會講到劇情,請斟酌觀賞!

在《誰是被害者2》(The Victims’ Game 2)的劇情中,悲劇的源頭,是來自一把手槍。

這個劇情相當耐人尋味,但為了避免劇透太多,我這裡都先用ABC來化名。

故事的起源是這樣的:有一群小孩,為了逃離各自的家庭帶給自己的痛苦與壓力,相約一起出遊逃家。

他們劫走了一台公車,在某個雨夜,因為A小孩一時的不注意,手槍擦槍走火,導致了B小孩的死亡。

這時,其他的小孩,想送B小孩去醫院,但被另一位C小孩阻止了。

C小孩舉著槍,要大家不要隨便離開。因為他覺得B小孩已經死了,如果送去醫院,A小孩就有罪。他不希望讓A小孩背上殺人的罪名。

在對峙中,有另一位小孩,趁著C小孩不注意,衝上前去爭搶C小孩的手槍。

而此時,悲劇再度發生,在搶奪手槍的混亂之中,C小孩被所有小孩壓制在地上,窒息昏死了過去。

在這些小孩之中,有一位小孩的父親是一名警官,他為了幫自己的小孩脫罪,於是轉移了第一案發現場,重新製造了另一個案發現場。

這位警官對C小孩開槍,並把B小孩的死,嫁禍到C小孩身上,把這一切的事情,偽裝成一場意外的情殺命案。

而C小孩的母親,她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小孩會做這種事,於是對當年參與這場事情的所有人,展開了一場血腥的復仇。

 《誰是被害者2》

*

整個故事裡,悲劇的源頭,是一把手槍。

那麼,A小孩為什麼要帶手槍到公車上呢?

因為他說,他想保護大家。

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雖然這個理由,造成了一場悲劇的發生,但它依然是個很好的理由。

想保護大家的心,沒有錯。但保護大家,有很多種方式,為什麼一定要帶著槍,才能夠保護大家呢?

就算沒有槍,依然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去保護大家啊!

但這個理解,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太難了。

孩子還太小,在他那天真而單純的世界裡,他是很認真地相信,只要有手槍,他就可以保護大家。

我們成年人都知道,槍很危險,不小心擦槍走火,可能會出人命。

可是,這麼小的孩子,在他有限的認知裡,他怎麼會知道這種事?他怎麼會知道,槍這種東西,是真的可能會殺死人的呢?

這個孩子,已經用他的一輩子來後悔,甚至長大以後,想透過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孩子。

你說,他當初的行為,應該被原諒嗎?值得被原諒嗎?

而在這場事件中,為了搶奪C小孩手上的槍,把C小孩壓制到窒息而死的其他小孩,他們應該獲得原諒嗎?值得被原諒嗎?

他們還有權利走出來,去過上自己想要的一生嗎?

 《誰是被害者2》

*

站在上帝視角,我覺得他們其實應該要有機會可以得到原諒。

但是,C小孩的媽媽可不這麼想。

要讓自己那無辜的小孩,背負著殺人罪的罪名死去,C小孩的媽媽可無法接受!

她愛著自己的孩子,她不忍自己的孩子,像這樣被有心人士「利用」而死。

所以,她想方設法,讓檢方重啟調查,誓要不顧一切代價,洗刷自己孩子的清白。

但是,她是怎麼做的呢?她是用什麼方式,來洗刷自己孩子的清白呢?當初偵辦這個案件、在這個案件上動手腳的警察已經死亡了啊!

她的做法是一一她要把當年參與這場事件的小孩,一個一個抓出來,再一個一個殘忍的殺害,讓每一個人在死前,都承受極大的折磨與痛苦,用這種連環殺人的方式,讓檢警注意到這個案件!

她把自己對孩子無盡的愛,轉化成無盡的恨,並且把這股無盡的恨,發洩到當年的所有小孩身上。

她覺得當初這些小孩,每一個都該死,而且不該只是簡單的死,她要當初和自己小孩出遊的所有人,每一個人都帶著極大的折磨和痛苦死去!

她可不管這些小孩死前有沒有後悔,有沒有反省,有沒有哭著和自己說對不起,她只想化成死神,向所有人索命!

因為她覺得所有人,都應該為她小孩的死和委屈負責!

 《誰是被害者2》

*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殘忍的殺光所有和C小孩出遊的其他小孩,真的是C小孩想要看到的結局嗎?

我想,或許並不是這樣的。或許C小孩,她也會希望這些她曾經最重視、最親愛、就如同一家人的朋友們,可以走出傷痛,去過他們的一生。

但C小孩的媽媽,她可完全不是這麼想的,她要所有的人,為C小孩的死負責!而負責的方式,就是他們也通通都去死!

你說,她是真的想要大家為她的小孩負責嗎?

不,其實我隱約覺得,她是想要所有人為她自己所承受的「痛苦」負責。

但是我也知道,正因為我不是C小孩的媽媽,所以我才能說出這麼雲淡風輕的話。

畢竟天底下又有哪一位媽媽,會希望自己的小孩,死的那麼冤枉呢?

我可以理解她會恨,但永遠無法理解她有多恨,但無論她有多恨,我覺得都不該把恨當成虐殺其他小孩的理由,去執行她心中認定的公平正義。

她應該要知道,愛與恨都是需要被理解的,也終究可以被理解。但是她對女兒的愛,終究不可以是合理化殺戮的理由!

她的所作所為,應該要受到審判!

而你知道,在殺了所有人,在歷經了眾人的各種口舌勸說之後,這位媽媽最後在拿著槍抵著自己的頭時,她說了什麼嗎?

害死家穎(C小孩)的人都該死!我也該死。失去家穎,我活下來只剩下報仇,殺了我自己,這場報仇,才算完整。

最後,在對自己開槍前,在她的意識中,她遇到了自己的女兒家穎。她對家穎說:「我害妳過得很痛苦,對不起。我只是好害怕,我怕妳不愛我,我怕失去妳,對不起……

家穎衝上前抱著她,對她說:「媽媽,我很愛妳,謝謝是妳當我的媽媽……

她抱著自己女兒,說:「我們現在在一起了……

我轉頭看佳餚,她已經哭得唏哩嘩啦,但我卻一滴眼淚都掉不出來。

我當時心想:「我的天啊!妳殘忍地殺死所有小孩,最後也沒有任何後悔,也沒有受到任何審判,妳用自以為是的正義殘忍的殺害別人,還在充滿救贖之後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要是妳真死成了,那這齣劇不就是在講妳一個人為女兒復仇成功的全面大勝利的故事嗎?不能這樣吧!!!

後來我跟佳餚講這件事,問她為何當下會哭,她對我說:「因為她當下很感動,她縱使知道這位媽媽殺了很多人,但還是很高興她終於從失去女兒的痛苦中解脫了,也終於知道了當年為什麼自己的女兒會想離開她。

我覺得佳餚講的非常、非常有道理。

我很羨慕她,可以在那個當下有這樣的理解,以及這樣的感動。

因為我想,這才是導演想傳遞的感情吧一一所有的愛與恨,都需要被理解,也終究可以被理解。

我也好想得到這種感動。

但終究,在那個瞬間,我還是輸給了自己那該死的理性。

你可能也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