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三個字——靠喜歡。
我一直都覺得,人活著,就必須要想辦法找到自己心中會真心在乎的「喜歡」。這個喜歡,可以是對人、可以是對事,也可以是對物,不管哪個都無所謂,但你必須要毫無保留且不帶一絲懷疑地去喜歡。
你的喜歡越強烈、越純粹、越具體,越不曾懷疑,你就會覺得自己活得越幸福、越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初戀的感覺總是最美好的,因為你當時的喜歡最強烈、最純粹、最具體、最不曾懷疑!
你知道為什麼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有某個夠強烈的喜歡嗎?
因為人活著,有個巨大且弔詭的辛酸處,就是我們要面對生活中許許多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討厭。而這個時候,為了讓自己不要被生活的厭倦感壓垮,我們就必須要想辦法找出某個夠強烈的喜歡,藉由這股喜歡的感覺,來幫助自己對抗人生中的、那無止盡朝自己襲來的討厭。
不用很多,只要一個「夠強烈的喜歡」,就夠了。
*
「我覺得工作讓我很痛苦、上司讓我很痛苦、同事讓我很痛苦、早出晚歸讓我很痛苦、我真的很不想很不想上班……但沒關係,為了家人(為了情)、為了房子(為了錢)、為了被身邊人尊敬(為了權),我可以撐得住!我必須要撐得住!」
家人,可以是一個夠強烈的喜歡(這個喜歡是對人);房子,可以是一個夠強烈的喜歡(這個喜歡是對物);受人尊敬,也可以是一個夠強烈的喜歡(這個喜歡是對事)。
「我覺得讀書讓我很痛苦、我覺得寫論文讓我很痛苦、我覺得實驗室的風氣讓我很痛苦、我覺得跟有理說不清的教授做事讓我很痛苦……但這一切都沒關係,我都可以咬牙忍受,只要可以『畢業』,我什麼苦都不怕!」
畢業,當然也完全可以是一個夠強烈的喜歡(這個喜歡是對事)。
是的,我想你知道的,這就是人——我們不是不能受苦的物種,相反的,我們超能受苦。但是受苦的時候,我們必須(沒錯,是「必須」!)要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受苦!
我們真正害怕的,從來就不是「受苦」這件事,而是受苦的時候,他馬的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受苦!
*
魚群我有個朋友,一直夢想要有自己的房子,於是他大學剛畢業就拚了命工作、拚了命存錢,他並不喜歡他的工作,賺的錢也不算多,工作的第一年,他說他過得還算快樂,因為他覺得自己在一點一滴地朝夢想靠近。
可是到了工作的第二年,他就整個受不了了,他說他覺得自己活得越來越不快樂,他告訴我,就算他存了幾十年買到了房子,他的人生好像也不會有多大的改變,他還是一樣窮,還是必須拼命工作,還是得咬著牙忍受他對工作的不喜歡。
他對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我真心為他感到遺憾,因為我知道,他會這樣想,就代表他心中已經沒有某個足夠強烈的喜歡(以前是房子),再去幫助他對抗生命中的所有不喜歡了。
以前因為工作而感到疲憊、因為同事而感到沮喪、因為忙碌而感到虛無、因為背鍋而感到痛苦時,他都可以這樣安慰自己:「沒關係的,為了可以買到我心愛的房子,這一切我都可以忍!」
可是,當他失去了對「買房子」這件事的喜歡時,下一次,他要拿什麼來忍呢?他要拿什麼理由來安慰自己,來告訴自己這一切都無所謂呢?
*
還記得我在第一段提到的那句話嗎?——你的喜歡越強烈、越純粹、越具體,越不曾懷疑,你就會覺得自己活得越幸福、越快樂。
所以,你知道嗎?我這朋友的痛苦,除了來自於他沒有其他特別喜歡的事情之外,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痛苦是來自於他「不夠愛『買房子』這件事」!
沒錯,只要他可以拚了命地說服自己,買了房子之後,生活就會變得很幸福,日子就會變得很快樂,人生就會變得很圓滿……就算這一切都只是虛無縹緲的想像,都是自己在騙自己,但這樣子的幻夢,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是足以幫助一個人去對抗生命中的種種萬念俱灰的。
所以那天,我一直拚了命跟他說買房子有多好多好,比如有個家的感覺,不想住也可以租給其他有需要的房客,或是等到時機成熟了再脫手,看能不能賺一筆價差之類的……總之,我一直在試圖看能不能幫他重新喜歡上買房這件事。
*
我其實非常相信,活在這世上,最幸運的一件事,除了當石原聰美的老公,莫過於找到某個自己真心會在乎的「喜歡」了。而這個所謂的喜歡,不是那種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嘗試一下的「普通喜歡」,而是那種極其濃烈的、不帶懷疑的,甚至是毫無保留的「超級喜歡」!
就像是,魚群我超級喜歡寫文章和旅行,旅行要錢,不能天天做,但寫作卻可以。對我來說,能夠旅行的時候,我就會盡情享受旅行的樂趣,不能旅行的時候,我也可以盡情享受寫作的樂趣,只要我還能移動、還能思考,我就能從做這兩件事的過程中體會到源源不絕的快樂,而這些快樂,是我可以具體去掌控的,它不僅不會隨便離我而去,而且還能幫助我去對抗生命中的種種萬念俱灰。
我想不到人生中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事了!
所以,如果你問我,人活著,要如何得到真正的快樂?那麼我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
你覺得你自己「真正的喜歡」是什麼?是哪一件具體的事?是哪一個具體的人?是哪一樣具體的物?
答案是什麼,不重要。你回答的語氣,才重要。
你回答的越迅速、越具體、越篤定,那恭喜,你距離人生真正的幸福快樂,就越近。
朋友工作的第一年,他對買房這件事還充滿熱忱與喜愛,我因此就明顯感受到他的快樂。
朋友工作的第二年,他對買房這件事已經開始產生懷疑,我因此就明顯感受到他的不快樂。
他的不快樂,我感受的到。如果我是他,我可以靠寫作和旅行快速消解,可是很遺憾,我不知道這位朋友真心在乎、真心喜歡的東西什麼,我問他,他也答不上來。
那個瞬間,隨著他的猶豫時間越長,我彷彿看見他整個人,正在離他人生的幸福快樂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當下,看著他的臉,唉,實在頗為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