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教室》:「集體」的慰藉與崩壞

全文無雷。

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推崇「自由」的時代,是一個喜歡強調「做自己」的時代,也是一個「個體主義」相當盛行的時代,而個體主義的對立面是「集體主義」,強調的是服從、紀律,以及團體榮譽。這兩種主義沒有誰好誰壞,但彼此都在各個時代競逐誰才是老大,也因此造就了無數的喜劇與悲劇。

在《惡魔教室》(Die Welle)這部電影中,談的就是「集體主義」的膨脹與崩壞。

首先,在講什麼是集體主義之前,我們得先了解「個體主義」對一個時代的壓迫是什麼。

我一直都相信,一個過度強調「做自己」的時代,對很多人來說是很痛苦、很有壓力的,因為所謂的「做自己」隱含著三種意思:

第一,你必須要能憑藉自己的能力,找到某個自己想追尋的目標。

第二,你必須要能夠相信自己想追尋的目標,對你自己而言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第三,如果你的目標不符合主流社會的規範,那你要可以適應孤獨,適應整個社會的不理解。

綜合以上三點,我下一個簡單的小結,什麼叫做「完全的個體主義」時代?用最白話的方式說就是——我給你最大的自由,讓你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可是如果你選壞了、搞砸了,你就自己負起全責,不要期待我來幫你擦屁股。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世界很冷漠、很疏離?如果覺得冷漠疏離,那味道就對了!因為這就是個體主義推至極端的世界——你想怎麼選擇,我不干涉你,可是同樣的,當你需要幫助,我同樣沒打算要管你。(畢竟我一開始就沒干涉你的選擇,是你自己毀掉自己的人生,我為什麼要負責善後?)

 《惡魔教室》。

*

不過,我想你也會發現一個問題:要憑藉自己的能力與運氣,找出某個自己覺得值得或有意義的目標去努力追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對很多人來說,他們是真的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幹嘛的。適應孤獨與不理解就更別提了,這世上大多數的人想要的就是「被疼愛」與「被理解」,如果要為了追尋一個自己覺得值得奮鬥的目標,而讓自己是處於不被疼愛或不被理解的境地,很多人根本就不願意。

那怎麼辦?沒關係!我們還有「集體主義」!集體主義可以一次解決所有問題。沒錯,是「一次解決」!

什麼叫做「集體主義」?非常簡單,就是——我們大家一起做一件事,一起來相信做這件事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比如說,你問人生很痛苦怎麼辦?覺得未來很迷惘怎麼辦?發現自己沒有目標怎麼辦?別擔心,這世上有一種東西叫宗教,它可以直接給你一個答案!

只要你願意加入某個群體,和他們一起讀聖經、唱詩歌、榮耀上帝,上帝會指引你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如果你感到迷失,教會裡的師兄師姐會照顧你,因為你們都是上帝的子民。而他們之所以願意幫助你,是因為他們相信神也會這樣做,因為上帝的愛是平等的,他們相信有個至高無上的神在指引著人們前進,而人們做的一切好事,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在死後上天堂!

是的,宗教就是一套龐大而完整的故事,用來提供人們對抗個體主義世界裡的空虛感如果你可以放下自己的所有成見,全心全意去相信這個故事,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那麼你的人生或許就不會再感到如此焦慮與徬徨,你甚至會覺得和大家一起禱告、一起相信上帝的存在,自己好像就是不孤獨的、生命好像就是有意義的、或是有被天上的神所祝福和呵護的!

一大群人一起去相信某一件事的價值與意義,那種「集體的慰藉」是可以非常巨大的,至少足以對抗個體主義帶給人們的、那種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時,像是一個人迷失在汪洋上的巨大虛無感。

 《惡魔教室》——Karo。

*

還記得我一開始怎麼定義「完全的個體主義」嗎?最白話的方式說就是——我給你最大的自由,讓你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可是如果你選壞了、搞砸了,你就自己負起全責,不要期待我來幫你擦屁股。

現在,我把這句話完全反過來,變成「完全的集體主義」——你不需要為你自己的人生負責,我也不需要為我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把各自的人生都寄託在一個「集體」上,讓這個「集體」來統一為我們負責!當然,我們彼此都要盡力維護集體,集體的榮譽就是你和我的榮譽,集體的危機就是你和我的危機,集體的毀滅……就是你和我的毀滅!

你看出來了嗎?在集體主義思維裡,是沒有「我」這個概念存在的,一切都是以「我們」為第一優先。這個時候,好處是什麼?你終於可以不用再面對獨自面對世界、獨自尋找人生目標、獨自探索生命意義了!反正把「自我」藏好,一切都跟著集體走就對了,現在已經是「我們」會一起面對世界、「我們」會一起尋找人生目標、「我們」會一起探索生命意義!

請想像一下,一個人躲在一個大群體裡,他可以透過這個群體認識自己是誰、他不用獨自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意義、不用獨自面對整個世界的變化與未知,他在這個群體裡,或許還可以找到認同感、歸屬感、價值感、榮譽感……一切看似很美好對不對?

但如果哪天,這個群體消失了呢?他最想逃避的那些關於「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又一口氣全部浮上檯面了?

 《惡魔教室》——Tim。

*

而這個時候,最恐怖的問題就來了,對於那些「我就是團體,團體就是我」的人來說,他已經從團體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與意義,甚至把團體的生命當成自己的生命,現在團體不在了,他覺得自己的心也空了,他又要重新回到那個不知道自己是誰的巨大虛無與痛苦中……這個團體,先讓他知道了自己是誰,給他溫暖,然後又再把他甩回現實世界,要他獨自面對一切,面對這種自我認同的巨大斷裂,有的人的內心是無法承受的。

還記得在《惡魔教室》這部電影中,Tim開槍前說得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嗎?「浪潮是我的生命!你欺騙我!你欺騙我!」

於是,「砰」。

可是你想想,Rainer老師有試圖想「欺騙」Tim嗎?其實並沒有,Tim在當下的情緒是完全失控的,他拿著槍要大家不要離開,要Rainer老師不要解散浪潮,這是Tim在精神上最後的掙扎——即使他知道這一切自己早已無能為力。

這就是集體主義危險的地方,它提供一個人的慰藉有多巨大,當這股巨大的慰藉突然消失,反噬那個人的力量就有多巨大。

在《惡魔教室》這部電影中,Tim就是個被集體主義思想徹底沖昏頭的激進熱血學生,他不是個壞人,可是隨著群體對他的意義越巨大,他就越不能失去他所賴以維生的群體。而當那個群體能提供給人的慰藉大到一定程度以後,當那股激昂的情緒開始膨脹變質、慢慢蓋過群體中的「個人」的理智,直到每個人都開始對群體產生依賴甚至著迷之後,那股瘋狂且激進的情緒所散發的連鎖效應,小的失控會像Tim,大的失控呢?嗯……是足以像二戰時期的希特勒與納粹德國一樣,反噬整個世界的。

 《惡魔教室》。

你可能也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