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聖誕市集吃飽飽之美食特輯(六):三種很經典卻不怎麼樣的德國傳統料理

原始發表日期:2022.01.03

寫了五篇文章說了一堆聖誕市集美食的好話以後,這篇文章要一反常態,來說說那些我吃過的、很經典的、但卻不怎麼樣的德國傳統料理。這些料理我都是在聖誕市集中品嚐的,有些很容易找,但有些相對困難,比較困難的料理,我會告訴大家我是在哪個城市的聖誕市集找到。好了,就讓我們一起來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杜塞多夫聖誕市集

*

德國的主食是馬鈴薯,而馬鈴薯衍生的各種料理,在聖誕市集中也很常見,像是煎馬鈴薯(Bratkartoffeln)、炸薯條(Pommes),還有一款很常見的東西,那就是馬鈴薯餅(Kartoffelpuffer)。

首先和大家報告,我是一個超級薯餅控,非常愛吃薯餅,所以我對薯餅的標準,絕對是比絕大多數的人都還要低的,基本上冷掉的薯餅我也可以吃得津津有味,總之我對薯餅的接受度極高。可是我必須要和大家說,在聖誕市集中看到的Kartoffelpuffer,中文也是翻譯成馬鈴薯餅沒錯,可是這玩意,絕對不是平常我們在吃的那種薯餅!它是把馬鈴薯刨成絲狀,甚至有點接近泥狀之後,再丟下鍋油炸。

而我為什麼會不推薦這道料理,首先是這東西實在是有點太油膩了,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種作法特別會吸油,總覺得吃起來特別膩口,我在達姆施塔特和柏林的聖誕市集各嚐過一次,每次都沒有吃完,總覺得這和我認知的馬鈴薯餅實在落差太大了。

Kartoffelpuffer非常容易在聖誕市集中找到,幾乎每個聖誕市集都有,一般來說,它會搭配一種東西,那就是蘋果泥(Apfelmus),這是一種超級經典組合,其經典程度大概就有如咖哩香腸之於薯條,總之十個點馬鈴薯餅的德國人,大概有九個會搭配蘋果泥,而我也建議大家這樣點,因為蘋果泥吃起來比較爽口,可以中和馬鈴薯餅的膩味。

可是這掩蓋不了馬鈴薯餅本身很油膩的事實,而且比起一般我們所認知的薯餅,這玩意沒有那種馬鈴薯的顆粒感,而是整個糊在一起的馬鈴薯絲,我個人不是很能接受這種料理方式,我覺得馬鈴薯如果要弄得很細,那就直接打成泥再拿去蒸,弄成像IKEA的馬鈴薯泥那樣,還會有綿密的口感;如果要弄得比較粗,那就不要打得太碎,可以弄成像一般的薯餅那樣,還能吃出馬鈴薯塊的顆粒;如果要弄成條狀,那就切大塊一點,直接弄成像薯條或薯塊那樣,可是這種刨成絲、揉成一團再下鍋炸的方式,我真的覺得不是很理想,因此從味道上來說,我不是很推薦。

 馬鈴薯餅佐蘋果泥(Kartoffelpuffer mit Apfelmus)

*

第二個不推薦的料理,在聖誕市集中不是很常見,但它是德國一種很常見的傳統食物,我曾經在杜塞多夫(Düsseldorf)的聖誕市集吃過,這東西就是德式麵疙瘩(Spätzle)。它主要的成分只有雞蛋、麵粉和鹽巴,做成麵疙瘩之後再淋上醬汁食用,德式麵疙瘩的體積不大,比較經典的吃法是加起司一起吃。

對於這道料理,我個人感覺是它一定要加很多醬,或是和味道比較重的主食混在一起,不然實在吃不下去。因為麵疙瘩本身又乾又沒味道,口感是不錯,但味道實在是太枯燥了。下面一張圖可以看見菜單,首先我不推薦大家去點Natur,這是「原味」的意思,而原味就是什麼醬都沒加,保證你吃兩口就受不了了。Käse的意思是「起司」,加起司是最經典的吃法,但我曾經吃過一次加起司的德式麵疙瘩,覺得還是沒很好吃,所以我這次換了口味,點了獵人醬(Jäger Sauce)

獵人醬的味道比較濃稠,也比較鹹,有加入少許香菇和炒洋蔥,我覺得比較能配著吃,但吃了大概三分之二以後,我還是覺得味道很一般、很無趣。但不得不說,很多德國人還是很喜歡吃Spätzel的,這家店的生意也非常不錯,我觀察大家的點法,果然主要還是加起司(Käse)或獵人醬(Jäger Sauce)。

如果你想要嘗試德國的傳統食物,那確實可以嚐嚐德式麵疙瘩,這真的是很德國的食物,可是從味道上來說,我個人並不推薦這東西,如果真的可以給點什麼建議的話,那就是點Spätzel一定要配有味道的醬汁吃,起司或獵人醬或起司鮮奶油醬(Käse-Sahne Sauce)等等,隨便什麼都可以,總之不要點Natur。

 德式麵疙瘩佐獵人醬(Spätzel mit Jäger Sauce)

*

第三道不推薦的料理,也是很常見的德式傳統食物,不過它在聖誕市集中並不常見,這道料理我是在科隆的聖誕市集裡嚐到的,不過我知道它很有名,那就是「德式脆皮烤乳豬」(Krustenbraten)

這個詞從字面上基本就說明了一切,在德文中,Kruste有「脆皮」的意思,braten就是「烤」這個動作,而通常在德國烤的肉類,絕大多數是豬肉,所以我都叫它「脆皮烤乳豬」。

根據我的經驗,這道料理在聖誕市集裡算少見了,可是如果有出現,買的人通常都不少,因為這道料理賣相很不錯,但我必須老實說,味道真的是還好。它的皮確實是烤得很脆沒錯,但實在太多肥油了,吃起來很容易膩,不僅皮很油而且很黏牙,肉質也很一般。因為賣相不錯,所以我本來抱著蠻大的期待,但後來吃了以後,還是覺得味道和賣相落差有點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家脆皮烤乳豬店有兩樣東西可以額外添加,這兩樣東西都是很傳統、很經典的德式配菜,如果大家看下面的第二張圖,會發現有一種紫色的蔬菜,這是德式餐廳很常見的東西,叫做「紫甘藍」(Rotkohl);另外還有一個很常見的配菜可以添加,叫做「奶油酸菜」(Rahmsauerkraut),這兩種配菜特別地道地,如果想吃比較正宗的德式口味,這兩種東西都非常經典。

 「德式脆皮烤乳豬」(Krustenbraten) 

*

文章的最後,還是不免俗要補充一句,每個人的口味本就不同,我覺得不好吃的東西,或許對你來說卻是美味的,上面介紹的這些食物,或許對你而言是寶藏而不是地雷,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阻止大家去嘗試這些料理,而是很單純地想分享我這個人吃過這些食物以後的主觀感受,如此而已。所以不管是德式脆皮烤乳豬、紫甘藍、奶油酸菜、馬鈴薯餅或是德式麵疙瘩,喜歡的人依舊大有人在,只是剛好很不巧,這些東西和我挑剔的味蕾恰好沒那麼相容罷了。

你可能也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