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志工」?志工,就是你做一件事情,在心態上沒有回報,在物質上也沒有得到回報。
而什麼叫做「打工」?打工,就是你做一件事情,在心態上有要求回報,在物質上也有得到回報。
所以,一個人去打工,並沒有所謂的「打工證書」,因為那個人該得到的好處,已經從老闆那邊得到了,所以這世界,並沒有再「欠」他什麼。
可是有趣的是,一個人去當志工,竟然可以得到所謂的「志工時數」或「志工證書」?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設計來幹嘛的?我想你我都知道,這些東西是用來嘉獎一個人「曾經在這世上做過一些事情,在心態上沒有要求回報,在物質上也沒有得到回報」。
而到這邊,我想你也跟我一樣,都覺得這個設計的初心是好的,這些人是偉大且善良的,確實值得世界給予他們一個熱烈的掌聲。
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想?因為我們都默認了一個前提,就是——這些人做這些事,不為其他回報,也沒有得到其他回報,他們純粹是把「行善」當成做一件事的最終目的。
*
可是!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是把行善當成最終目的,而是「帶著目的」來行善呢?
比如說,我告訴你:「我要去當淨灘活動的志工!」
「哇!你還真有愛心!」你這樣告訴我。
於是我回答:「不不不,行善什麼的不重要,我只是要一張『志工證書』來證明我這個人很有愛心而已,因為有個這張證明,我將來申請學校或某某職位的時候可以『加分』!」
到這邊,我想請問大家一件事,你們覺得我這是抱著「志工」的心態來淨灘的,還是抱著「打工」的心態來的?
還記得我一開始說什麼嗎?
什麼叫做「志工」?志工,就是你做一件事情,在心態上沒有回報,在物質上也沒有得到回報。
什麼叫做「打工」?打工,就是你做一件事情,在心態上有要求回報,在物質上也有得到回報。
很明顯吧?我完全是抱著「打工」的心態來的。而我之所以要一張「志工證書」,只是要證明這個世界曾經「欠」過我一些東西,然而在未來的某天,我很明確地打算要把我的善良,兌現成某個現實的好處!
請問,你覺得我這樣的心態可取嗎?
你說不可取?因為我這種想法太現實、太醜陋?可是等等,我並沒有多占這個世界的便宜啊!當初該要我在海灘撿垃圾的時候,我可是有乖乖地撿啊!你說我不是個「善人」,我同意,可是你總不能因此說我是個「壞人」吧?
可是我知道,不管我怎麼辯解,你總是會覺得怪怪的,總是會感覺有疙瘩,總是會感到不舒服,對不對?
所以你看,當「行善」成了一種算計,那「善」的部分,其實就已經慢慢在消亡殆盡了。
*
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討厭任何學校或公司單位把「當志工」這件事當成一種「可以加分」的條件,因為這完全是在變相地鼓勵所有競爭者「帶著目的」去做好事,這真的是在玷汙「善」這個字的本質。
你知道這像什麼嗎?就像你在路上摔了一個大跤,旁邊有一個好心的大叔立刻衝上前,熱心地要送你去醫院,到了醫院門口,當你心懷感激地想和這個熱心的大叔道謝時,他突然從懷裡拿出一張計程車駕照,然後告訴你這趟路程的費用一共是多少錢。
他理性地告訴你:「這位乘客,你叫救護車,一來沒有比我直接載你來醫院快,可能會錯過急救的黃金時間;二來你叫計程車很貴,我載你來,是在讓你花小錢省大錢……」
可是,不管這個司機解釋再多,你是不是都會覺得這個人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善」?是的,因為你知道他之所以載你來醫院,並不是出於「一片好心」,而是「別有所圖」,而當你付了錢以後,兩人已經互不相欠,你就沒有理由再去覺得這個司機是個善人或好人了。
畢竟,你完全知道他不是在當「志工」,而是在「打工」。你知道他不是帶著一顆純善的心在幫你,對計程車司機來說,金錢是他的算計,而學校公司把「當志工」當成一種「可以加分」的條件,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在給予所有競爭者一個「算計的東西」!
他們開啟了人們心中,在純粹的做好事之餘,一個更加實際、更加難以迴避的行善理由。
*
做一件好事,不帶其他目的,這才叫在「行善」,這才叫在「當志工」。而這樣的志工,才值得世人的掌聲與尊敬,才會讓這世界覺得這些人很偉大。
可是,如果「行善」在這世上竟然還有其他明確的好處可以拿,比如說推甄會加分、找工作會加分,那「去行善」和「去打工」到底還有什麼區別?大家都是在算計,只是算計的東西不同而已啊!
所謂真正的志工,應該是一群很熱心且願意付出的人,他們做一件事的心態是「我想要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而變得更美好」,這才叫在「行善」不是嗎?而「當志工可以加分」的規定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只要提供所謂的「志工時數」或「志工證明」,他們就會把你的善意,立刻兌現成某種現實的利益!
奇怪?這到底是在幹嘛?為什麼要破壞行善的純粹?這不是在誘導別人把善意變成現實的算計嗎?為什麼要弄出這種規定來玷汙行善的本質?設計出這種規定的人到底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