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群我寫過書,也寫水瓶集,偶爾會有朋友對我說:「欸我覺得你好有才華喔!」
每次聽到別人講這句話,我都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因為我一直都覺得,會寫文章,根本不能稱得上是一種「才華」啊!對我來說,它就只是一個興趣,如此而已,完全不是特別什麼了不起、特別值得驕傲、甚至特別值得一提的事。
什麼叫興趣?興趣,就是一個人閒暇之餘喜歡去做的事。比如說,有人閒暇的時候,喜歡去打籃球或打棒球,我沒那麼愛打籃球或打棒球,所以閒暇的時候,我會寫文章或宅在家看書看電影打電動。前者是動態的興趣,後者是靜態的興趣,但兩種興趣在本質是一模一樣的,根本沒有區別。
魚群我有些朋友很愛健身,一有空就往健身房跑,我覺得那也是很棒的興趣,我也很羨慕他們有很勻稱的體態,不過我知道那不是我的愛好,也不是我的追求,比起訓練肌肉線條,我更愛訓練大腦思考。
兩種訓練,有高低之別嗎?在我眼中,完全沒有。因為要訓練什麼,跟對錯好壞無關,完全是個人偏好問題。
*
你知道嗎?對我來說,寫作,真的就像打電玩。
我很喜歡打電玩,而打電玩的時候,我特別珍惜「覺得好玩」的時候,因為一款遊戲是會有甜蜜期和倦怠期的,並不是永遠都會一直那麼好玩。我曾經玩過很多遊戲,有些遊戲的甜蜜期很長,我可以很輕易玩超過150小時,比如說〈This War of Mine〉,有些遊戲的甜蜜期普通,我可以輕易玩超過100小時,比如說〈Life is Strange〉、〈Beholder〉、〈To the Moon〉、〈真三國無雙〉,可是有些遊戲的甜蜜期超短,我玩不到三小時就覺得無聊了,而一旦覺得無聊時,該怎麼辦呢?錢都花下去了,要硬著頭皮玩到底嗎?
當然不要。我通常就把遊戲丟著,等到自己哪天想玩了再去碰。就像赤燭的〈還願〉我覺得非常有好玩,買來不到三天就一口氣全破關了,有時候還會回去回味劇情,可是〈返校〉我買了好幾年,到現在也才解到一半而已……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沒有任何想要破關的動力!
至於,不破關,會不會讓我有壓力呢?其實完全不會,因為我知道——遊戲,終究只是一種「消遣」而已,而既然是消遣,那心態上就不需要有任何負擔,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要玩,就這麼簡單。
而為什麼我會說,寫作就像打電玩呢?
因為對我來說,打電玩的甜蜜期已經很長了,但寫作的甜蜜期更長!而且這裡的更長,還不是普通的長,而是長到好像看不到盡頭的那種長!
*
我一直都覺得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我可以感覺得出來,自己寫文章時的心情,和打電玩的心情是沒有差別的,我不會把寫文章當成是一種「關卡」去挑戰,也不會想要特別去奮鬥或努力什麼,對我來說,寫作單純就是一個有趣又好玩的遊戲,而遊戲的本質就是拿來消遣的,所以不必有任何負擔或得失心,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要寫,就這麼簡單。
而且,我從來沒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甜蜜期可以這麼長的!
我以前曾經爬過玉山、游過日月潭,也騎腳踏車環島過,你如何問我要不要再去一次,我可以很老實地說,我不想要。為什麼不想要呢?因為我覺得做這些事情的甜蜜期已經過了,雖然我很喜歡當時那個甜蜜期的感覺,也很珍惜那個短暫的當下,但我知道現在的自己對做這些事情是會感到倦怠的,而既然會感到倦怠,我就不會勉強自己去做,畢竟對我來說,不只寫作,爬山是一個遊戲,游泳是一個遊戲,騎腳踏車也是一個遊戲……
人生的本質,在我眼裡,就是一個遊戲。
有些遊戲,甜蜜期長,那就玩久一點,有些遊戲,甜蜜期短,那就少玩一點,如此而已。
*
至於你問我,會不會到了哪天,連寫作的甜蜜期也過了,開始進入跟〈返校〉或爬山游泳騎腳踏車一樣漫長無盡的倦怠期呢?
當然有可能。但所幸,寫文章數年過去,我還從未遇到過這種感覺。雖然寫文章偶爾會覺得疲倦,但我重置疲倦的速度還挺快,過不了幾天,我就又會想再從寫作這件事上索取樂趣了。我想這是因為,我能夠從許多事物身上索取樂趣吧!比如書籍電影影集電玩生活旅行等等,我喜歡研究的題材相當廣泛多元,不會把思緒特別鎖在某個特定的主題上,所以才不會輕易覺得寫文章很無聊。
我曾經試過只寫「旅行」的主題,但寫沒多久就覺得膩了,而一旦膩了,我就不會想再寫下去了。
至於不寫,會有壓力嗎?嘿,當然不會,因為……還是回到那句老話——寫作是一個Game,只是一種消遣而已,而既然是消遣,那心態上就不需要有什麼負擔,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要玩,就這麼簡單。
*
最後,我猜你可能會說,這種吊兒郎當的心態太輕浮,會讓人覺得很不「專業」。
這裡要做一個很重要的澄清,因為這種遊戲心態,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首先,在「玩遊戲(寫文章)」的當下,當然是要無比認真和投入的!這點毫無疑問。畢竟不認真玩(寫)、不投入玩(寫),怎麼會覺得有趣和好玩?
但是在「玩完遊戲(寫完文章)」之後,再回頭去「看待玩遊戲(寫文章)這件事」時,心態就要能夠立刻「跳」出來,不要讓自己的「認真」一股腦兒地陷下去。
因為認真看待一件事過了頭,心態上就容易變質,就容易變成一團黝黑的欲望,這團欲望會迫使自己的得失心變得越來越重,而得失心一旦重到失控,就會開始反噬自己的心靈健康,開始想要計較東計較西,開始想要鑽牛角尖。
就像打電玩一樣,會進入遊戲,最原始也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想「得到快樂」,而不是「破關」或「玩完」,所以即使沒破關或沒玩完,那也不要緊,反正那只是個Game。沒破關,下次想玩的時候,再試一次就好了。
打籃球也是同一個道理,會進入球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想「得到快樂」,而不是「贏過所有人」,所以即使輸個幾場,那也無所謂,反正那同樣只是個Game。沒打贏,下次想打的時候,再試一次就好了。
而寫作當然也是一樣,跟打電玩和打籃球一樣,本質上都只不過是個Game。
會開啟鍵盤,最原始也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想「得到快樂」,而不是「想討好誰」或「想寫得和誰一樣好」,所以即使沒有靈感,即使寫得不好,那也沒差,反正這一切只是一個Game。沒寫好,下次想寫的時候,再多確認幾眼就好了。
重要的永遠是過程快不快樂,甜蜜期還在不在,如果還是快樂的,甜蜜期還在,那就繼續快快樂樂地寫,不快樂了,那就先放著不要寫,等倦怠期過了再來寫,如此而已。
總之,好不好玩、快不快樂,永遠比好不好、正不正確更重要。
寫作如此、電玩如此、旅行如此、打球登山游泳騎車都是如此……人生,當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