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群我平時有在教英文,也學了蠻長一段時間的德文,所以這篇文章,想談一談我學外語的一些感悟。
我一直都覺得,學任何一門外語,有一個共通而且極為重要的心法,那就是——千萬不要「硬背」。
無論是單字還是文法,都一樣。
很多人學外語,會有個奇怪的念頭,就是會拼命想把單字或文法「留」在腦子裡。其實這是很荒謬、很不切實際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很簡單,因為人的腦力,有極限。所以我們要能讓自己接受一個真相,那就是——沒有什麼事是不會忘記,或是不能忘記的。
是的,不只是學語言,人生也是如此,那些我們覺得重要、覺得美好的東西,不管是人是事還是物,經過時間不斷更迭,記憶只會漸漸模糊遠離,而身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要能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有極限,並且原諒這樣不完美的自己。
一樣東西,你學過,然後會遺忘,這是很正常的。因此,根本不需要覺得難過、覺得抱歉,甚至覺得自責。
就像是,你還記得去年的今天你吃過什麼東西嗎?沒錯,你早就忘了。可是忘了又如何?你會覺得難過、覺得抱歉、覺得自責嗎?不會,因為你知道會忘記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到現在還記得當時吃過什麼,那多可怕啊!
*
而學任何一門外語,或者任何一門學問,也是一樣——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會忘記,或是不能忘記的。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該怎麼辦呢?很簡單,我們只要換一種理解就行了。
我們要讓單字和文法「流」在腦子裡,而不是「留」在腦子裡。
這個觀念很重要,我要再重複一次——我們要讓單字和文法「流」在腦子裡,而不是「留」在腦子裡。
為什麼是「流」不是「留」呢?答案很簡單也很殘酷,因為四個字——你留不住。
所以,我們要讓單字和文法一遍又一遍地「流」進我們的腦子裡,然後放輕鬆,任憑它們再從腦子裡流出。你說忘記了怎麼辦?管它的,反正忘了很正常,根本不用有壓力、不需要害怕,也不用自責什麼。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知識在我們的腦中「流」。至於留不留得住?無所謂,一切隨緣。(請注意,我沒在開玩笑。)
有緣的知識,腦子會自動產生印象,沒緣的知識,就讓它隨風飄散,反正以後如果遇到,到時候再學一次就好了。嗯?你問如果還是沒印象怎麼辦?那就讓知識再流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總之,我們只需要在乎知識的「流入」,而不用去管知識的「流出」,因為我們管不了。
我知道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問一個問題,那就是:「那要是我看了一百次,結果都記不起來呢?」
嗯,請放心,一般人是不會遇到這個問題的……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請去報名特殊教育學校,因為你不是一般人。
人,本來就是生而不同的,請接受自己在記憶力這部分就是比別人不好。
*
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記憶力比別人差,不代表你「這個人」比別人差,或是人生就因此一定比別人糟。
因為,就算記憶力差,也完全不妨礙你可以成為一個厲害的游泳選手、網球選手、籃球選手、電競選手,或是一個優秀的畫家、作家、音樂家、美術家、模特兒……你可能要比別人更多花一點心力,但只要你有心想下苦功,自然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記憶力差,並不可怕,你只是需要比別人多花一點時間而已。而且能意識到自己的記憶力不好,並接受這樣的自己,那代表你是有自知的人。有自知的人,通常都是有智慧的人。
最怕的是明明記憶力不好,卻打死不認,偏偏要騙自己可以什麼都記得住。這種盲目的自信,反而是一種無知之下的自欺。會自欺的人,往往也不是什麼聰明的人。
總之,就算記憶力不好,單字和文法背不起來,那也無所謂,不需要因此全盤否定自己,因為記憶力不好,就單純只是記憶力不好而已,不需要上升到覺得自己「整個人」都很糟糕,這才是最重要的。
*
魚群我學過很多東西,也忘過很多東西,旅行時走過很多路,到現在,也忘過很多路……
但沒關係,因為我知道,會遺忘,那是很正常的,我可以接受遺忘很多事物的自己。
我知道回憶找不回來,是一件挺令人不安、令人沮喪,甚至令人心碎的事。
可是我們是人,所以我們得學。
不是學著把所有事都拼命記得,因為沒有人可以辦得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終究只會換來失望而已。
我們要學的,是怎麼面對遺忘過很多事物的自己,怎麼原諒這樣的自己,以及怎麼和這樣的自己相處。
我一直都相信,人的一生,就是一段記得與遺忘的旅程。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會擁有很多新的記憶,但我們的腦袋有極限,所以沒辦法把所有舊的回憶都留下來。所以,為了要再品嘗並擁有更多新的記憶,那就勢必要面對一些舊的回憶的丟失。
而既然怎樣都留不住,那何不笑一笑,然後勇敢向它告別呢?
是的,怎麼面對人生的回憶、就怎麼面對書中的知識、就怎麼面對語言中的單字文法片語……
生活中的許多道理,只要細心探尋,其實都是一貫整個通的。
一點領悟,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