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件私密的事

寫完〈電影推薦〉和〈影集推薦〉後,有些朋友來信問我能不能開一些書單。很抱歉,暫時可能無法,因為我自認書讀得不多(汗顏),或許比一般人還要多一點,但絕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多,因此,我對於什麼是「值得推薦」的標準,心裡還拿不定主意。

我曾聽過這麼一句話:「閱讀,是一件私密的事。」確切出處是哪不記得了,但我非常喜歡這個理解。為什麼閱讀是一件私密的事?因為有別於電影或影集,閱讀更加吃重「個人主觀偏好」。當我們看電影的時候,可以依「情節精彩度」而推薦,比如《全面啟動》或《頂尖對決》;也可以依「角色魅力值」而推薦,比如《黑暗騎士》或《蜘蛛人2》;還可以依「價值傳遞」而推薦,比如《進擊的鼓手》或《鬥陣俱樂部》,更可以依「催淚指數」而推薦,比如《姊姊的守護者》或《真愛每一天》……

但書籍呢?唔,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光在分類上,隨便列舉一下,有文學、商業、理財、勵志、藝術、科學、設計、飲食、旅遊……坦白說,如果真要細分所有類別,根本無窮無盡啊!光是文學這個類別就包山包海了,因此,別說是推薦哪本具體的「書」,光是選擇要看什麼「類別」,就已經是一種相當主觀的偏好。

就像是,我喜歡看武俠小說,但我卻不會推薦給你們,因為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看這種半文言的文體,那當我看完《陸小鳳傳奇》之後,就算覺得無比精彩,我又能拿什麼理由說服你看?讓你去認識陸小鳳和花滿樓是誰?

再比如,我平時喜歡看心理學、邏輯學、哲學相關的書,但是坦白講,有些書雖然好讀,但能學到的東西有限,有些書雖然難讀,但認真看過以後,又會覺得自己好像真有長進,請問這兩者間,到底哪個更值得推薦?推薦簡單的,可能有人嫌膚淺,推薦複雜的,可能有人嫌費解,因此,我傾向都不推薦。

老實說,我看書的種類極廣極雜,什麼類型的書都想拿來翻,還記得有一陣子我特別愛看憂鬱文學(跟當時心情好壞無關,純粹就是突然想看),當時還讀得特別投入,因為我相當佩服某些作者的敘事能力,不得不說,有些憂鬱症作者的文筆真的好到不行,但是這種類型的書看久了,心情確實會有點受影響,所以我當時會一邊看書一邊看《宅男行不行》(喜劇影集)來調劑身心,哈哈。

從我上述的經驗裡,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閱讀,真的是一件挺私密的事,也是很主觀、很吃重個人偏好與選擇的事?所以,與其向你推薦幾本具體的書,倒不如和你分享一點我對於閱讀的建議,或許對你更有參考價值:

1.看書,請看你愛看的,無論看什麼都好,就算是輕小說或漫畫都沒關係,總之只要喜歡或好奇就多看,不要設限任何類別。

2.除非是你真心喜歡的作者,或是你真心感興趣的內容,否則不要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請挑你覺得感興趣的章節看就好,當看到印象比較深刻的語句或觀念,可以試著拿筆記下來。上面提到的「閱讀,是一件私密的事」這句話,就是我不知道從哪本書的哪個段落或哪個人說的哪句話中抄下來的。

3.請保持好奇心!這點很重要,我要再重複一次:請保持你的好奇心!無論是對某個領域的好奇、對某些智識的好奇、甚至對某位作者的好奇……不管書有沒有看完、感覺怎麼樣、學到多少東西、獲得多少樂趣,永遠都要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然後抱著期待,繼續探索下去!

以上三點,是我能給的所有建議了,至於書單的事,以後有機會再說吧。:P 

你可能也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