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魚群,我總覺得目前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卻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你說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很久很久以前,這世上有個人的名字叫魚群,他心裡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住到一間自己真心會喜歡的房子,只是有個挺困擾他的問題:他心裡還不知道,自己真心喜歡的房子長怎樣。
小的時候,上幼稚園以前,他住在雲林奶奶家,奶奶家是三合院,院前有塊大空地,平時可以在空地丟籃球騎三輪車,而空地外是一片大草皮,當時他總覺得,房子大歸大,但有一個自己不太能接受的缺點,就是每到夜晚的時候,抬頭雖有熠熠星光,但四周黑壓壓一片,什麼都沒有,因為奶奶家附近都是農地或住宅,根本沒有便利商店,所以每當魚群肚子餓的時候,想吃什麼,什麼都沒有。
後來呢,他帶著這個小小的失望,搬到台中讀幼稚園。
*
從幼稚園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他都住在台中,而台中家呢,是位於巷子最深處的透天平房,院前無空地,但抬頭還是看得到星光。幸運的是,和奶奶家最大的不同,在於肚子餓的時候,只要走出巷外,一切應有盡有!要乾麵有乾麵,要臭豆腐有臭豆腐,要麥當勞有麥當勞。當時他立刻意識到,自己那所謂真心會喜歡的房子,推開房門可以沒有閃爍繁星,可以沒有草皮空地,但絕不能沒有熱騰騰的宵夜與鹹酥雞!雖然這聽起來有點膚淺,但至少他心裡清楚意識到,這個選項對他來說非常必要。
高中畢業以後,他又到了台北讀書,讀書要住學校宿舍,宿舍五到六人一間,而此時他才突然發現,原來和形形色色的人共處一室也是住屋的一項難題,因為這些人當中,有人有奇特的生活作息、有人有恐怖的衛生習性,甚至有人有令他從未想過、但令他特別難忍的大NG——他受不了室友半夜的打呼聲!
但是,這次他稍微懂事了,他知道這不是誰在故意,只是因為他這個人睡覺就是需要安靜,而頻繁的打呼聲會讓他需要戴上耳機,才能不在午夜,被那些規律的噪音敲碎夢境。為了心中那個真心會喜歡的住宿環境,他知道自己得離開這裡,並記取這次的教訓。
*
還記得曾有半年,他幸運到德國讀書,讓他沒想到的是,那裡的住宿環境令他極為滿意,因為德國的宿舍非常重視個人空間與隱私,即使衛浴與廚房需要與人共用,但每個學生一定都有各自的房間,雖然月租稍貴,但他當時卻強烈感受到,原來保有自己的空間與隱私,對他來說真的特別重要!
於是回到台灣,他繼續住在台北念書,當時他租了間套房,門前沒庭院,但抬頭還是有星光,雖靠近馬路,夜裡聽得見車水馬龍的喧囂,但價格極為便宜,他甚是滿意。最重要的是,他終於明白了,自己或許無法住上那個完美滿分的套房,但至少他知道目前住得房子是自己想要的,畢竟他曾經歷過各種失敗的洗禮,所以知道自己喜歡的房子長什麼樣:至少要有私人空間、沒有打呼的室友、再加上附近有熱騰騰的宵夜與鹹酥雞,最後的考量,才是價格高低。
現在,他住得很開心,最重要的是,他現在已經不會再煩惱「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目前的房子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卻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種幼稚園級的問題。
為什麼不再煩惱了呢?
因為他嘗試過,也失敗過,所以認清自己想要什麼了;
因為認清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對於現狀,就算知道不是最完美,也漸漸學會甘心了;
因為學會甘心,所以內心也不再掙扎或糾結了;
而當學會放下,他才終於明白,這一次,他是真的自由了。
1 則留言
你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