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野營嘉年華的思考:追星背後的一種控制思維

原始發表日期:2020.10.25

魚群我的女友佳餚最近迷上了金曲獎最佳新人得主持修,一天到晚在聽他的音樂,甚至買了一套小火龍睡衣,還穿著它去城市野營嘉年華,實在非常可愛。因為我很少像佳餚這麼迷戀一個偶像,觀察她追星的行為,讓我覺得頗有意思。

首先,我並不覺得追星是什麼丟臉或不好的事,這世上有人長得特別好看、有人歌唱得特別好聽、有人特別會打球、有人特別會讀書,能吸引他人的特質有千百種,而一個人會因為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有某種才華,進而被吸引,那本來就是件很正常的事。我們都有動情的本能,所以佳餚喜歡持修,我不會去干涉她的喜歡,就像《一代宗師》裡的宮二說的:「喜歡人不犯法。」

不過因為佳餚這陣子突然喜歡起持修,反倒讓我想起了一個之前聽過的,某個談判學中的控制思維。

 他就是持修。

*

哈佛大學的談判學教授曾經分享過一則「如何管教小孩」的方法,他當時是這樣做的:首先,他先讓自己還在上小學的小孩,有權利在每個周末的家庭聚餐時,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餐廳。教授這樣做的用意是——他想要先讓自己的孩子,有個「特別想要」的東西。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教授知道,一個人一旦有了某個想要的東西,那麼他就會開始「害怕失去」,而一個人,一旦有東西會害怕失去,那麼,他就是有弱點的。

因此,以後無論是要讓孩子早點上床睡覺、讓孩子趕快寫作業、或是要他把不愛吃的東西吃完,教授便能適時利用這個弱點,與孩子進行談判。

「寶貝,如果你不趕快睡覺的話,禮拜天就沒有餐廳可以挑了喔!我會挑那家我很愛吃,但你不愛吃的餐廳,你真的想要這樣嗎?」

「寶貝,媽媽說如果你再不寫作業的話,禮拜天她就要自己挑餐廳了!她一直想吃那家我們都不愛吃的店,如果你趕快寫作業的話,我就去說服媽媽讓你來挑餐廳!」

而通常,只要教授要求的內容不要太過分,他的孩子多半都會乖乖遵從。

*

當然,孩子們的心是異常纖細和靈敏的,所以如果要用這種方式和小孩溝通,語言上要很謹慎,如果太常用這種方式要孩子聽從自己的話,他們很快就會察覺到不對勁,所以這裡頭還牽涉到一些很微妙的表達技巧。不過這些技巧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我只是想分享這個故事背後的概念——

像別人展示自己的某樣在乎,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在暴露自己的弱點。你在告訴別人:什麼樣的東西,可以牽動我的情緒、影響我的判斷……甚至,控制我的行為。

這套談判學的內在邏輯,我從很久以前就知道了,只是最近佳餚特別喜歡持修,知道她心中突然有個非常在乎的東西,於是不禁讓我又想起了這套談判學裡,有關親密關係的控制思維。

當然,我沒有打算要透過這種思維去達成什麼目的,只是因為我的腦中曾經學過這種觀念,所以被迫知道了佳餚對持修的在乎,可以轉化成我在和她談判時的某種「籌碼」而已。

*

結果當時在草地上聽歌時,忽然轉念一想,把音樂產業想像成那個談判學教授口中的父母,把所有人類想像成小孩,電光石火間,忽然就完全明白了為什麼在影視、音樂、娛樂產業裡,都這麼需要積極包裝出「偶像」這種會讓人為之迷戀的東西了。

這其實跟教授和小孩的互動方式很像,都是先讓一個人有某樣事物可以在乎,然後再利用這種在乎,轉化成自己與對方博弈時的籌碼。

這套談判學中的控制思維,不僅可以套用在親密關係上,放大到整個社會裡,似乎也會形成一套自洽的邏輯。

今天去城市野營嘉年華,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在持修表演結束之後,我看到舞台下的粉絲們,瘋狂地把自己要送給持修的禮物往台上送,然後在他表演結束後,又再瘋狂地擠到舞台下的小帳棚外要跟著他一起離開,甚至一路追著他到場外……那一刻,我算是第一次親眼見識到了這些看不見的「籌碼」,是怎麼在社會裡,像個雪球般滾出一個個龐大的產業了。

那是個美好的午後,沒有熾熱的太陽,也沒有令人煩躁的細雨,只有四溢的食物香氣、好聽的音樂,以及涼爽的秋風,但最讓我開心的,莫過於自己在某一刻,忽然對某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喜歡、也享受這種思緒有在蔓延的感覺。

你可能也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