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與他的1310號公車

1947年,紐約有一位公車司機,名字叫威廉西米洛(William Cimillo)。他開了十七年的公車,每天行駛在一成不變的街道上,看著進進出出的乘客們,對著他旁邊那小小的箱子裡,投進五分十分的硬幣。

有一天早上,開了十七年公車的他,從公車總站離開後,沒有照著固定的路線行駛,應該從街角向右轉去載客的威廉,這次選擇了向左轉。

那天早晨,他向左轉以後,先往西開到了紐澤西,停下來吃了早餐。吃完早餐以後,他沒有回到市區載客,而是沿著一號公路往南開,就這樣開了好幾個小時,等到他回過神來,已經開到了華盛頓特區,開到了白宮正門口。

「這裡是白宮正門口,這裡禁止停車!」一位警察對威廉說。

「我在等一個工會官員的代表團,他們來這裡辦事。」

就這樣,從來沒去過華盛頓特區的威廉,下車晃了晃以後,又再度回到車裡,然後繼續往南開。

這一次,他一口氣開到了最南邊的佛羅里達,此時此刻的威廉,已經距離紐約兩千多公里遠。但是這個時候,他發現自己身上沒錢了,於是他向自己的老闆發了一封電報,上面是這麼寫的:「你的1310號公車在我手裡,請付50美元,地址是哪裡哪裡。

後來,威廉在電報局等著,然後兩個警察出現了,他們對威廉說:「我們要逮捕你。」

「為什麼?」

「因為你偷了公車。」

「我沒有偷,這是公司給我的。」

「不管,反正我們還是要逮捕你。」

結果,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當威廉和1310號公車跟著警察回到紐約市的時候,整起事件早已傳開,他意外地受到紐約市民如英雄般的禮遇,有很多很多人在路旁夾道歡迎威廉的歸來。

「那一定是一次美妙的旅程。我們也希望威廉的老闆能夠試著去理解他的做法。」——《紐約每日新聞報》

「我們能理解他的感受,誰不想來這麼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呢?」——《紐約世界電訊報》

 威廉開走的1310號公車。

*

在整起事件中,我覺得有趣的部分,除了威廉本身之外,還有他的兩個兒子。

威廉的兩個兒子,對他們父親做出的這件事情,竟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反應

他的大兒子Richard說,我當時只有十二歲,有天放學回家時,看到媽媽在哭。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哭,媽媽對我說:「你的爸爸就這樣消失了,我不知道他去了哪裡,也不知道他以後會不會回來……」

Richard當時心想:「爸爸可能已經死了。」

「可是,當我又再一次看到他帶著手銬出現在電視上,我真的難以置信,以前他是我崇拜的對象,但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他。」

但小兒子Dennis卻截然相反,他始終把他的父親視為英雄,他收集了許多關於那次事件的報導,並做成一本紀念冊,上頭寫著「爸爸的事蹟」,甚至還拍了一部紀錄片,把他爸爸到法庭受審的過程全部記錄下來。

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他和他的哥哥會有這麼不同的反應?

原因是,當時小兒子Dennis還是個嬰兒,他不記得媽媽的擔心與恐懼、不記得祖母的惶恐與哭泣、不記得哥哥的害怕與焦急、不記得眾人的指責與非議……他甚至不曾想過,爸爸是不是真的會一去不復返。

後來,威廉的兩個兒子在談起這部關於他們父親的紀錄片時,小兒子Dennis滿懷深情地說:「我真的很喜歡!每一分鐘都喜歡!這部片讓我更崇拜他了!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做一件那樣的事!」

然而,大兒子Ricahrd卻這樣是理解的:「看著自己的父親帶著手銬出現在螢幕上,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對此感到驕傲。」

 被帶往警局問訊的威廉(右邊,沒戴帽子)。

*

後來,威廉的大兒子Richard成為了一位循規蹈矩的人,他是一位消防員,之所以想當消防員,是因為他覺得這是一份安全而穩定的工作。他也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就像天底下所有的好丈夫、好爸爸一樣,克盡著自己的職責,扮演好社會賦予他的意義與角色。

但是,小兒子Dennis和他哥哥完全不同,他嚮往自由自在,他說自己從父親身上遺傳到這一點,他以經銷啤酒和飲料維生,終生都在做自己的老闆,他沒有帶薪假期,沒有退休養老金,沒有固定收入,但是活得非常的自由。

一種行為,兩種理解。但在不同的理解下造就的,卻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大兒子Richard從父親的行為裡,看到的是「責任」的重要,但小兒子Dennis從父親的行為裡看到的,卻是「自由」的可貴與價值。

責任與自由,到底哪個更重要呢?面對這種無法同時兼得的兩難,你又會如何取捨?我想這個問題,在威廉與他的兩個兒子的故事裡,確實是一件非常值得細思和探討的事情。

 回到紐約卻意外受到熱烈歡迎的威廉。

*

不過,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拆解和分析這個複雜的兩難,而是想藉由威廉以及他的兩個兒子的故事,讓大家清楚地看到「責任」與「自由」的鮮明對比。

我相信這世上的所有兩難,彼此間並不是「對與錯」的關係,而是一套「辯證」的關係,是一套「多拿A就要少拿B,多拿B就要少拿A」的關係。

也就是說,如果責任與自由加起來是100%,一個人拿了80%的責任,就一定只能剩下20%的自由,想拿回80%的自由,就一定要先丟掉80%的責任。但是,一個人若想同時拿起80%的責任,又同時想得到80%的自由,很抱歉,那一定是不切實際的、一定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哪裡沒想清楚的,甚至說白一點,一定是很貪心的。畢竟天底下,怎麼可能有這麼便宜、這麼爽的事呢?

在整篇故事中,威廉不就是一直想在還有80%責任的前提下,想再試圖拿起那不屬於他的80%的自由嗎?

雖然我完全可以理解,自由真的非常可貴,也完全可以理解,一個人迫切想要逃離一成不變的生活、想要短暫做自己的那種感覺……可是威廉先生,你這種不管不顧的行為,在一個正常的世界裡,實在很難成為一種好的榜樣去鼓勵啊!

因為這種自顧自就離開,完全不體諒焦急的家人會傷心、不體諒需要那輛公車趕上班的民眾會不便、也不體諒公司遇到這種狀況會為難……雖然美其言是在「做自己」,但是這樣的做自己,跟那種廉價的「自私」之間,又有什麼差別呢?

你可能也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